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党建+智慧”双轮驱动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9-13 10:11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系列报道

“党建+智慧”双轮驱动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通过微信反映完道路塌方隐患,一会儿村干部就带着挖机来了,半天时间路就通了!”近日,大峪镇东沟村村民周玉忠的烦心事被快速解决。这一幕正是当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面对山区“管理半径大时间长响应难、治理范围广需求多覆盖难、风险点位多成本高防控难”的治理痛点,大峪镇党委锚定“高效能治理”目标,围绕示范区党工委“三联三整合”部署,以“党建+网格+大数据+共富”治理模式为抓手,用智慧党建“一张网”激活基层治理“一盘棋”,让群众诉求有了更高效回应。

  筑牢组织根基是破解治理难题的第一步。大峪镇将党组织嵌入治理最前沿,成立由镇党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搭建“镇党委—村党支部—专职网格员—党员(兼职网格员)”四级联动架构,推动党组织与网格设置深度融合,确保治理指令直达一线。在此基础上,全镇精准划分271个基础网格、5个专属网格,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全覆盖治理格局。

  同时,大峪镇还组织常年在家的党员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党员与专职网格员联动发力、身份互嵌、职责共担,形成“每户群众有党员联系,每项工作有党员响应”的共治氛围,让治理力量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

  科技赋能则为治理提速装上“加速器”。依托示范区高效能治理指挥平台,大峪镇在“河南济源大美大峪”微信公众号开发“红领大峪”智慧治理专区,设置“反映问题、建言献策、通知公告”3个简易操作模块,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群众也能轻松使用。目前,已有7521名党员和群众注册,实现“群众线上提诉求,数据线下跑流程”,大幅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

  此外,大峪镇还统筹整合公安、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设置的315路摄像头,加装音柱、水位仪、门禁等设备,借助AI算法提升智能监测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在防汛工作中,大峪镇在需要转移的群众家中安装“门禁+摄像头”系统,一旦出现人员返流,系统会自动预警,网格员可第一时间处置,用科技为群众安全筑牢防线。

  科学的反馈与决策机制,让治理更具精准性。大峪镇对群众通过智慧平台上报、摄像头智能抓取、上级交办的三类问题进行汇总,按照“党员(兼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村党支部—镇党委”的层级分级办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依托群众评价和平台智能分析,该镇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量化呈现,让共性问题、阶段性问题数据化,推动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为镇党委制定治理举措提供精准依据。针对未办结的疑难问题,该镇进行归类整合、统一研判、逐个突破,将治理落脚点牢牢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截至目前,通过示范区高效能治理指挥平台和“红领大峪”智慧治理专区,大峪镇已收集各类问题线索387条,成功化解销号286条,化解率达73.9%,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减少13%,基层安全稳定根基持续夯实。下一步,大峪镇将继续优化网格体系、迭代智慧平台功能,完善“一网全覆盖、党员走在前、组织作后盾、信息化支撑”的工作机制,持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山区高效能治理的“大峪样板”。(记者 王莉 通讯员 李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