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文秘岁月

2025-07-17 09:4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从东北来到中原,到了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基层生产单位工作了一年多后,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稿件,1999年2月26日,我被调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岗位是文秘。

  在办公室那几年,是豫光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我在豫光20多年来最忙碌的一段时光。当时,只记得刚写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就接着写项目奠基开工讲话,随后又写工程竣工讲话,又是一个新工程奠基开工讲话……

  200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刚吃过晚饭,公司办公室主任打来电话,说第二天有领导来参观,要写一个汇报材料。我骑上车就往公司赶,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十几分钟的路程,我被淋成了落汤鸡。

  到了办公室,雨水还顺着头发、裤腿往下流。浑身冰凉冰凉的,我只好脱了湿漉漉的衣服,光着膀子写文稿。好在我是一人一个办公室,不算多尴尬。其实,那天晚上,整个办公楼,也就只有我一个人。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有点冷了。于是,我就地取材,在身上裹上报纸,继续往下写。那几张报纸带给我的温暖,即便到现在,我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2000年8月24日,是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是我举办婚礼的第二天。我虽已请过假,但因工作繁忙,与妻子尚未领取结婚证。那天我到办公室本是为了开证明,去领结婚证。

  我刚到一楼走廊,恰好碰到了办公室主任。他手里拿着一份材料,看到我就说:“小屈,下午李省长要来,你把这个材料再改一下。”我一下子懵了。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接过资料,到办公室,认真改了起来,改了整整一个上午。那天,新婚的妻子在家等了我一个上午。至今,到过豫光的中央及省部级领导众多,具体时间多已模糊,唯有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克强到豫光视察的日子,我难以忘怀。

  2003年底,市里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豫光作为重点单位,会议上要印发经验材料。当天,材料已上报到市委办公室。当晚快12点了,市委办公室打来电话,让我去修改完善材料。我二话不说,从被窝里钻出来,迅速穿上衣服,骑车便到了公司。市委派来的车已在公司大门口等着我。由于时间紧,夜里路上车也少,车开得飞快,几分钟就到了市委。

  市委各科室灯火通明。从12点开始,我们一遍遍修改材料,市委秘书处人员工作细致到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改了又改……就这样,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5点,才改完所有资料。他们把我送回家,我迷糊了不到两个小时,7点钟,就赶到公司上班了。

  就是在这段最忙碌的日子里,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并通过各级党组织的考核。2003年6月19日,公司党委接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2004年6月19日转正。

  办公室文秘,除了应对公司繁重的文字工作,我还肩负着为政府办《民情信息》供稿的重要任务。由于文秘岗位仅我一人承担,从撰写、修改到校对,全由我独自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周末外出散步观察思考便成了我寻找灵感、缓解压力的方式。

  在市内散步时,我发现蟒河隔开的公园若建小桥可连成一体,便写了《蟒河上能否建一些吊桥》;针对城建问题,又撰写了《中小饭店集中区应建停车场》《部分街道路况不佳》等建议。到西安、郑州等地时,通过对比公交路牌、城市景观,我还提出《路牌应设市区交通图》《清趣园建小猴山》《开通无人售票公交车》等建议。

  2004年,我撰写了《小铁路退役了,小火车何处去?》,建议拆除铁轨、绿化空地。次年,市区穿城铁轨启动拆除,与我的建议不谋而合。

  2005年底,我写了一篇《豫光金铅倾力打造四大循环经济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民情信息,市政府信息科出了一期专刊,并上报至省政府办公室。一位副省长批示:“循环经济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豫光金铅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得很好,变废为宝,提高效益,综合利用,节约资源,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我热爱济源,更热爱豫光,希望济源建设得更漂亮,希望豫光在各方面发展得更好。每当自己所提的建议被上级部门采纳后,甚至得到省领导的批示,我都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在付出中找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公司有一个传统,每一个职工离世后,都要为其开追悼会,悼词都是我负责撰写的。每次写悼词,我都要到档案室查阅其工作简历。这也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他做的所有事情。做了有意义的事,人们会记住他;若无所作为,他很快就会被大家遗忘。

  我曾采访过豫光原党委副书记张小国。在豫光,从一期工程的艰难探索,到四期项目顶住质疑突破技术瓶颈,再到五期推动企业转型,每次扩改工程,工地上都有他的身影。在采访中,针对我的一些迷惑,他说:“一个人的追求,不应该一味想着去做官,而应该是做实事。在做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就是最大的幸福。”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联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