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从塔县石头城到喀什高台民居

2025-07-02 09:0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塔县石头城遗址

  盘龙古道

“帕米尔之眼”

慕士塔格冰川

塔什库尔干河

塔县石头城遗址高耸的城墙

塔县少数民族家庭

帕米尔旅游区的表演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石头城遗址是我国三大石头城之一。

  雪山群绕下,约10万平方米的古城高台依着塔什库尔干河边的金草滩静立着。

  帕米尔高原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游牧的地方。在清朝全盛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管辖。清朝晚期,由于英国和沙俄的侵占,中国失去了帕米尔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因为塔县是扼守丝绸之路南道南向进入南亚、西向喀什通欧亚的咽喉位置,作为塔县“老者”,石头城记录了西汉以来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这里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先祖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唐代高仙芝两次率军西逾葱岭建奇功时在这里运筹帷幄;塔吉克雄鹰库尔察克在这里屡次击退侵略者……历时2000多年,它不仅是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遗存。这里有马可·波罗的足迹,也有玄奘法师讲经的余音。

  现在的石头城下,每天景区的开门仪式都在彰显着它厚重的文化: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有纪念爱国戍边雄鹰的吟唱,还有欢快的模拟雄鹰展翅的舞蹈……由于居民多是少数民族,不管是演员还是景区工作人员,相貌各有各美,差别很大。

  去塔县一定要走一走盘龙古道。这是塔县方便瓦恰乡农牧民对外联络修建的公路,需要攀爬海拔4200米的高山。刚开始爬坡不久,灰扑扑的山岗上闪现一个电站,旁边的路牌上写着“高原缺氧不缺精神”,不由得想起昨天去木吉乡火山路上看到的用鹅卵石镶嵌的“卫国戍边”大字。

  爬到最高处往下看,盘在群山之间呈肘子弯“S”形蜿蜒而行的盘龙古道像一条将要腾飞的巨龙。“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的标牌前许多游人在打卡。对于游客来说,这是美好的祝福,但对于农牧民来说却是实打实的“坦途”。昨天听皮亚尔·卡里姆说,以前瓦恰乡的人来塔县需要跑三四天,更远乡镇的人要跑四五天,许多孩子因为交通不便失学,现在从乡里到县城最多半天就到了。

  高山顶上,玛尼堆、旱獭、贴地绿草小花和近在咫尺的天空彩云,让人梦回青藏高原之旅。山高人为峰,站在观景台上,和远处雪山齐平,仿佛行走在天边。

  下到山底,一桥横跨,水波在阳光下变换着色彩。走一段莎塔古道,来到著名的“帕米尔之眼”——道路正前方巍峨的山体直逼而来 ,正中一块巨石形似棕色纵目,黑色瞳仁。前路从巨石下穿过,有天王俯视众生之感。

  路上专门抽时间上了一趟世界著名的“冰山之父”———海拔7546 米的慕士塔格冰川。远处看慕士塔格冰川巍峨、博大、沉默,但走进其中又是另一番景象:雪线下的荒坡彩石杂布,各色小花在石中贴地开放,草地上鸟虫相逐,山顶白云和冰峰在蓝天下对话,一车车游人入山即如草籽撒地不见喧嚣。

  望着冰峰往上走,快到海拔4500米时,头蒙眼黑心跳加速,慢下来继续走,身体恢复一点。登顶后,不少人纷纷拿起氧气面罩“ 呲呲”吸起了氧。

  冰正化,伸手和古老的冰川来次亲密接触,也算被昆仑山拥抱过了。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山水之姿因时而变,今天返程时的景色又和昨天不同:阿拉尔湿地,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天地俱寂;喀拉库勒湖和靠后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组合的“昆仑三雄”大型雪山群横亘高原;斜阳下的白沙湖和周围小山一起披上一层金纱……没有任何一台设备能还原人眼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帕米尔山水的美。

  雪山正融,每一个山头都悬挂着扇子一样的冲击面。河水裹着泥沙翻滚几乎和河面齐平。夜色中灯火渐近,喀什到了。黄土高崖的土墙被灯光打亮,高台民居群古老宁静。

  从“鸡鸣四国”‌通南亚的塔县到“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喀什,一天连跑带逛14个小时。美丽的喀什,我们又来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6月30日发于新疆喀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