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改革开放筑高地

2022-09-26 10:0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济源是全国首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从来就是改革的一片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勇做全省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的“示范区”,社会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力、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耕好“试验田” 做好创新示范

  今年伊始,济源市北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辖区某饭店餐桌椅堵塞安全通道行为进行查处,并当场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是济源16个镇(街道)获得下放县级行政处罚权后,首次独立行使处罚权,也是我省以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为行政执行主体开出的“首张”罚单。

  一“单”激起千层浪。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济源向基层放权赋能的举措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以来,立足“河南省行政体制改革实验区”定位,济源市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率先在镇(街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依法向镇(街道)放权赋能,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包括这次放权赋能改革,实际上,我们承担的30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成果丰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职教改革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仅是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工作,济源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发力,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拓宽改革领域,激发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

  围绕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济源出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31家单位所属的63户企业全部完成“脱钩”改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济源积极申报省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专项改革试点,让闲置的资源和“沉睡”的资产涅槃重生;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后,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已经改革到位,群众在市民之家大厅办事更加便捷;持续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分别制定了生态环境领域、自然资源领域、公共文化领域与镇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投融资体制更加科学透明。

  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深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济源完善了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赋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据了解,济源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进约200项改革,仅在2021年就推出117个改革方案,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注入了新动力。

  系统谋划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

  今年7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在济源举行,前来参会的各省代表被济源“社会治理模式”深深吸引。近年来,济源积极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警源诉源访源“三源”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深入开展“三零”创建,信访总量下降22.6%,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纵深推进,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济源紧紧聚焦顶层设计,抓好系统谋划。2021年,围绕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科技创新、国资国企、人才体系、产城融合等11个方面,系统谋划了涵盖33大项、191小项的重点改革事项,其中承接省定改革任务的多达125项、自主谋划改革事项达66项。

  事不避难者进。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深改委委员领衔抓重点,筛选了14个方面的15项重大改革,形成“重大改革为龙头、面上改革为补充”的顶层设计架构,引领各类公益改革有序推进。同时审议清单明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15项重大改革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在191项重点改革事项中,166项已经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5项正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2543个事项不见面审批、1475个事项“马上办”、246个事项“跨省通办”、30个高频“一件事”线上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新开办企业全程“零费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豫光集团混改稳步推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步推进。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家庭农场示范市、推行林长制试点市。

  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济源建成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管理云平台、清水源“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试运行,开工建设了“5G+豫光有色冶炼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完成了万洋冶炼生产系统改造及两化融合等2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实践证明,在省委和省委深改委的坚强领导下,济源奋勇开拓,克难攻坚,打造出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特色亮点,创造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改革全面纵深推进,也有力支撑了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2021年,济源市生产总值完成762.2亿元,增长6.1%。高质量发展考核居全省第2位。

  以改革促开放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济源的崭新气象。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济源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开放发展基础薄、总量小。如何促进开放崛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大格局?唯有改革。

  为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谋划,将开放作为众多改革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以精准招商为核心,以拓宽领域为动能,以深化外贸发展为支撑,增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齐动“四个动力”,不断完善内外融通的开放新格局。

  济源示范区主要领导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坚持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点问题亲自协调,带队与上海联影集团、美国缔科等龙头企业进行“点对点”精准对接;与北京工美集团、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成功签约落地了富士康5G手机机构件、中原鞋城、联创可降解塑料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此外,济源不断强化平台招商,先后高标准参加了首届消博会、第五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第十二届中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网络视频招商活动、纳米电子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等系列专题推介活动,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纷纷签约落地,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济源成功举办了首届白银文化节,共签约合作项目31个、投资金额21.6亿元,国内唯一的白银网上商城——中国白银城网页界面进行首发展示,白银话题曝光量达8170万次,“济源品牌”影响力进一步释放。

  “引凤”还需“筑巢”。从制定出台《支持“三外”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构建平台支持体系,到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再到为企业争取出口信用保险、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奖励等专项扶持资金2415万元;从为外来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所有行政审批手续,到设立外向型服务中心,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等一站式服务,再到设立“在济投资客商之家”,为客商提供免费的年度体检……

  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与落地,变化的是扶持力度、范围和方式,不变的是通过探索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及“放水养鱼”的良苦用心。

  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济源多年进出口总值和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济源外贸进出口总值161.7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郑州。在疫情冲击叠加贸易争端的复杂形势下,济源对外开放依然跑出了“加速度”。

  济源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也将因改革而荣。未来,改革必将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济源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河南日报记者 樊霞 成利军)

责任编辑:克盈盈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