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09:4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驻村第一书记石军朋(左一)带领记者采访。苗慧玲 摄
花一样的花园村。王虎军 摄
村民在钢丝绳索具加工基地认真工作。刘培琳 摄
“沙、沙、沙……”一声声颇有节奏的扫地声,划破了花园村凌晨4点多的静谧,唤醒了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开启了赵秀兰崭新的一天。
“早点起来干完活,还能忙活点其他事儿!”赵秀兰嘴上说着话,手上的活儿却一点儿也没耽误。初见赵秀兰,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农村妇女的柔弱肩膀,竟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38年前,赵秀兰的丈夫李学川失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她这个弱女子身上,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赵秀兰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干部一心想着如何让我家脱贫,我虽然文化程度低,但也决不能拖全村的后腿。只要能挣钱、有活干,我就有使不完的力气。”说这话的时候,赵秀兰微驼的腰板挺得直直的。
村里为赵秀兰找到了适合她的益贫岗——村内保洁,每月能领1000元。赵秀兰很敬业,每天早早起床,认认真真地扫地。
接送孙女、照顾老伴、完成保洁工作之余,赵秀兰就像转个不停的“陀螺”,一刻也闲不下来。平日里,她挤时间到村里引进的农业项目花语季公司拔草、疏花、疏果;秋天,她到山上摘柿子,做柿饼,卖柿饼;冬天,她到山上拾柴火……“忙起来好啊,忙日子才有奔头!”赵秀兰笑着说。
人勤“春”来早。2018年,赵秀兰家脱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家里的院子,被她收拾得干净利落,应季的蔬菜随吃随摘,崭新的栏杆扶手让失明的老伴活动更方便……
记者一行走进她家时,赵秀兰正在自家院里的小菜园里忙活,老伴坐在门口和她聊天。听到有记者来采访,李学川很动情。“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我能感觉到家里的变化,谢谢党和政府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帮助。”
赵秀兰在一旁听着,不时抬手抹去眼角幸福的泪花……
在花园村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贫困户多是大忙人,家里根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一个个像转个不停的“陀螺”。
下午两点多钟,村委会主任曹卫国打电话找曹小旦时,他正在娲皇谷度假村的山上铺路。“平时在村里很少能见着我,我主要是在那边打工,那边不忙的时候才来这编钢丝绳,编一天能有一百来块钱的收入哩。”临近太阳落山,在花园村钢丝绳索具加工基地,记者终于见到了曹小旦。2018年已经摘下贫困帽的曹小旦编起钢丝绳来,手脚齐用、动作麻利,一看就是经验十足。
69岁的老人程相玉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古稀之年,还能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现在我的主业就是放羊,有时间了来花语季公司打打工,不让自己闲着!”
“扶贫先扶志。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花园村第一书记石军朋来到花园村,经常和群众说到这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自己不仅做给群众看,更是带着群众干。
“过去穷,是因为村民除了田地收入,就没有其他挣钱渠道。”找出致贫原因,石军朋和村干部就马不停蹄谋划产业,想着为村里引进一些致富项目。
“依托花园村三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还有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发展特色农业上。”石军朋说。
通过多方考察、争取,2017年,花园村与河南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先后流转了350余亩土地、67亩退耕还林地,用于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林下养殖、特色种植等项目。
石军朋带着记者在花语季公司承包的田地里转了一圈,晶莹饱满的葡萄、粉嫩多汁的桃子,多样的品种、各色的蔬果,处处一幅丰收的喜悦画面。
“我们的瓜果品质很高,价格也卖得上去,现在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旺季每天用工超过40人,日常也需要一二十个人,村里好几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花语季公司技术负责人王世平向记者介绍。
把劳动力彻底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务工,单单一个花语季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务工需求,为此村里还先后引进了巨力钢丝绳索具代加工、中石化加油站等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增加群众致富渠道。
“过去的花园村,只是太行深山里的一个贫困小山村。你看看,现在我们村建了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邵原镇仅有3个。”村委会主任曹卫国介绍,村里实施了污水管网改造,建起了文化大戏台,村中心有最亮的灯光球场……
漫步花园村,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新修整的小游园、新盖的垃圾中转站、统一规整的门前小花池、重新绿化的村内道路……可谓是村如其名,美丽宜居。
“我们会继续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发展适合本地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代加工等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忙起来!”谈话间,石军朋向记者描绘了未来花园村的幸福憧憬……“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把花园村打扮得更加靓丽,让群众生活得比蜜甜!”(记者 史丽娜)
记者手记
扶贫先扶志。花园村一个个转得欢的“陀螺”,让我们感受到“扶志”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已经渗透到了大家的血液里,践行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花园村精准施策,依托自身在特色农业种植和美丽乡村领域的资源优势,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找门路、找出路,让贫困户尽享产业发展红利,激发了大家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真正“忙”起来,稳定“富”起来。
村庄档案
花园村位于邵原镇镇区东北方向6公里,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86人,2018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达到“一低五有六通”标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贫困村摘帽。
近年来,花园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养殖业、蔬菜制种、货运业等产业遍地开花,村民们各展其能。这个昔日里的贫困村,如今基础设施完备、经济文化活跃、村民生活幸福。
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源要闻2020-08-14
济源要闻2020-08-14
社会民生2020-08-17
社会民生20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