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建造精致城市 加码幸福生活”系列报道 清淤护水焕新颜 精致城市惠民生

2025-11-20 11:08:1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以前一到下雨天,小区门口就积水,出门得蹚水,现在路面干爽,河边成了散步的好地方!”近日,家住天坛路紫竹苑小区的居民李女士满脸笑意地说。

  作为城市“毛细血管”,河道管网的畅通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今年,示范区将河道管网清淤整治列为精致城市建设重点民生工程,住建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以“全域精致·共富共美”为目标,将河道管网清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抓手,迅速组建工作专班,科学调配力量,以“精准施策、高效施工、全程管控”的工作思路,打响城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启动之初,住建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拉网式”勘察,对蟒河、苇泉河等5条河,以及21671座雨水井、265.33公里雨水管网、8.38公里排水边沟和6处积水点进行全面检测,详细记录水深、淤泥厚度等关键数据。

  “我们联合设计单位反复论证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像给城市做‘体检’一样找准问题根源,才能开出精准的‘治理药方’。”示范区住建局城市管理科科长李华军介绍,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清淤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作业方式、时间节点和环保措施,为工程推进筑牢了基础。

  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施工”成为核心原则。

  “针对不同河道的特点,我们采用差异化作业模式提升效率。”李华军介绍,对蟒河等开阔河道,他们通过修建辅道实现清淤运输一体化,完工后保留辅道便于后续管护;对苇泉河(文博路桥下)、泥土河、桑榆河等狭窄区域,则用小型挖掘机配合吊车吊运清淤,避免施工扰民。

  为保障施工合规有序,住建部门联合街道办事处提前开展政策宣导,争取沿线居民和企业支持;协同公安、环保部门办理运输许可和淤泥处置手续,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地设置专用堆放场,确保淤泥在堆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推进双赢。

  经过数月奋战,目前住建部门已累计完成河道清淤9156.3米,清淤方量达6.7万立方米,拆除石坝3处;同步完成城区雨水管网、边沟清淤及3处积水点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如今的河道,淤泥和杂草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整洁的岸线,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溶解氧含量大幅增加,鱼虾重现、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河道里淤泥多,夏天有异味,现在水变清了,我每天傍晚都来河边散步,心情都变好了。”桑榆河附近的居民张先生说,环境的改善让大家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除了生态效益,清淤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显著,河道行洪能力大幅提升,保障了汛期安全。

  “清淤工程是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答卷。”示范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济良说,下一步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定期巡查、智慧监测等方式巩固清淤成果,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让城市更洁净、更宜居、更精致,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记者 黄一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