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我背着行李,从东北松花江畔,来到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先在集团下属的金三丰公司从事木工和销售工作。第二年4月,一纸调令把我调到矿灯厂,开启了一段与矿灯生产紧密相连的岁月。
我到矿灯厂报到后,被安排先到极板工段轮岗。
极板堪称酸性蓄电池矿灯的“心脏”,板栅如同极板的“骨骼”,以铅合金的坚韧支撑着整个蓄电池的核心结构,如同人体骨架般不可或缺。铸造板栅也是极板工段最苦最累的工序:一个温度高达500℃的铅锅正冒着热气,近在咫尺。
面对高温“烤”验,我左手压着模具把柄,右手握着铅勺舀起半勺铅液,迅速倒入模具。随后将铅勺放回铅锅,顺手拿起刷子在水槽蘸水,飞快地往模具上一刷,只听“刺啦”一声,冷水与高温模具相遇,瞬间蒸腾成白雾。稍停片刻打开模具,一块银光闪闪的板栅便成型了。
那时,我们穿的是深蓝色工作服,上面溅满银白色的铅液。头顶的电扇早已“罢工”,闷热的厂房里没有一丝风,额头的汗水不停地顺着眼角滑落,衣服被汗水浸透,仿佛刚从水里捞出,紧紧贴在身上。待晾干后,布料上满是汗水蒸发留下的盐渍。
这样的工作场景中,危险与艰辛无处不在:滚烫的铅液常常溅在衣服裤子上,裤子早已被烫出多个破洞;炽热的板栅偶尔会烫伤手或手腕,伤口火辣辣作痛时,我便迅速将手浸入冷水槽,用“凉水止痛法”缓解灼痛——这招应对之策,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磨炼”出来的。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铅蒸气。铸板栅时,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厂房,能清晰地看到淡蓝色的铅蒸气随铅液入模升腾而起。为抵御这种可能影响健康的隐患,我摸索出“湿法防毒”的土办法:将口罩浸湿后佩戴,有时甚至戴两层。湿口罩让鼻子呼吸困难,便改用口腔呼吸;一旦口罩变干,铅蒸气刺激得嗓子发痛,我就重新浸湿口罩,戏称这是“充电”。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矿灯厂不到500名员工,2003年,矿灯产量首次突破100万盏大关,达103.5万盏。2004年,产量再创新高,完成116.4万盏。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看着矿灯厂产量节节攀升,我内心满是感慨——那些被高温灼烤的日夜、被铅蒸气缠绕的时光,都化作了推动企业前行的力量。我为自己能在矿灯厂的发展中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而深感骄傲。
矿灯厂凭借稳定的技术积累与产能突破,不仅成为企业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培养了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也为后来豫光集团向铅锌铜冶炼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始终选择坚守最苦最累的岗位。那时总想着,一是要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培养,二是想在磨砺中锻造应对挑战的能力,三是盼着用汗水积淀人生的厚度。印象最深的是,每当在高温里累得喘不过气,灌下一口凉白开水,那股清甜能一直渗到喉咙里;越是疲惫不堪,就越能体会到短暂休息时的那份踏实的幸福。后来,渐渐明白,吃喝玩乐不过是浮于表面的消遣,只有在汗水中拼搏的日子,才能让人尝出岁月沉淀的厚重滋味。(屈联西)
“我们企业作为调查的样本企业,每年都认真如实完成相关信息填报,也非常关注调查后发布的企业薪酬信息,并以此为参照提高职工薪酬。”6月30日,济源煤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承玲说。
2025-07-01近日,济源一中女篮成功入选2025年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这支球队以汗水浇灌梦想,用拼搏书写辉煌,靠团结凝聚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25-07-01【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此去葱岭千余里,长史如歌景如画 出和田前往帕米尔高原边陲明珠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途经喀什地区莎车县。 2025-07-01
6月30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主持召开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暨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研究当前重点工作。
2025-07-01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6月28日,示范区同步举行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64亿元。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出席活动并讲话。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