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媒体走基层 感知新脉动”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之“聚焦提效能 强力促发展”】示范区人社局:蓄势赋能启新程

2024-01-23 09:56:2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源人社服务大厅

扫一扫观看视频

  践行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现代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便捷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日前,济源新闻传媒中心融媒体采访团将视角对准人社系统,深入了解人社工作,看在当前数字化形势下,职能部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如何在服务中让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便利与实惠。

  智慧建设实现服务“提速”

  “最后一米”“最后一站”是近年来政务服务在便民为民方面新的着力点。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服务设施的升级与服务流程的优化。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全面推进智慧化建设成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智慧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高效性和便利性。近年来,示范区人社局高度重视智慧化建设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简化服务流程,在便民为民惠民上下真功夫。

  “我们实现了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的事项同步。”济源人社服务大厅负责人赵华介绍,“目前,济源可在线办理省政务服务平台发布的人社相关的407项事项。”

  同时,示范区人社系统还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开发自建系统,推出人才服务、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等特色板块,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各种需求。目前,济源人社服务大厅共开设综合业务、社会保险、公共就业等16个服务窗口,有序实现“一窗通办”、“一站式”服务。

  日前,市民贾爱剧与爱人在济源人社服务大厅办理社保关系转移业务。“以前来这里办理业务,要在好几个窗口排队,现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好,感觉非常好。”贾爱剧高兴地说。

  “大厅还设立了自助服务区,群众无须到社保窗口排队叫号,可自助快速办理职工参保缴费证明、个人社保权益查询单等社保业务。”赵华介绍。

  为更快捷更有效服务群众,济源人社服务大厅还积极推进人社业务网上办理工作。新增在线预约功能,启用济源政务服务中心统一配备的叫号机,在移动端实时显示排队状态,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济源市民之家”微信公众号远程取号,减少等待时间;拓宽线上办理渠道,提供“不见面服务”,群众可在河南省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平台、“河南社保”微信公众号、微信或支付宝“电子社保卡”小程序、“豫事办”APP等平台进行社保业务查询办理。“目前,失业金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各项社保证明查询打印等业务已实现线上申请,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赵华说。2023年,济源人社服务大厅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首批“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智慧化建设同样体现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上。2011年,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率先在全省完成“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济源首创“云上仲裁”调处系统,开展线上庭审和调解,实现劳动者不见面“指尖”维权,后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在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云上仲裁庭,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仲裁员、当事人的连线画面。

  “云上仲裁在线上即可主持当事双方签订调解文书,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权,尤其是在外地的一些当事人,避免他们为了维权来回奔波。”仲裁员王海玲介绍。

  矛盾纠纷调解前置、分类调处、多元化解,实现了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促进了稳市场保就业。近年来,济源50%的简易和小额劳动争议案件在基层调解组织得到及时化解,超八成的劳动纠纷化解在仲裁调解阶段。济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获评全国“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称号。

  技能提升实现引智“加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国内外经济环境对就业带来深刻影响,也对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技能建设是人社部门的核心职能,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济源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工业实力强劲,工业企业众多。如何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示范区人社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将技能建设工作列入发展要事、民生实事,牵头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在职业技能提升方面采取一揽子措施,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年3月,济源示范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济源技能人才的风采。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成为济源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年,示范区人社局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锚定职业技能建设“四大路径”,有序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等领域培训持证“七大行动”。2023年全区新增技能人才32347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61.7%;新增高技能人才11689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6.9%。同时,示范区人社局着力打造职业技能建设品牌,“愚公银匠”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坚持强载体聚人才,加快人才引育扩量提质。示范区人社部门通过举办省级专家博士后济源企业服务行和河南省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济源行活动等,实现高端引领聚人才;新增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团参加河南省第六届招才引智大会等引才活动,累计签约优秀高校毕业生533名。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员贾永涛是济源引进的人才之一。“我现在已落户济源,成为一名‘新济源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我工作起来更加安心,少了后顾之忧。”贾永涛开心地说。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峰介绍,在示范区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金马能源依托校企合作培育新型学徒,设立自主评价机构培养企业紧缺工匠,突出岗位实绩建立技术、技能津贴体系,目前拥有各类技能人才959名,中、高级专技人才77名,注册安全工程师99名。“这些人才有力支撑了金马能源加快打造创新型现代化能源化工企业。”王兆峰说。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李建新表示,通过示范区人社系统的线上比对,企业可直接享受到稳岗补贴和扩岗补助资金。良好的惠企就业政策,有力促进了济源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先锋引领实现发展“增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提到,健全覆盖全面、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建引领一切工作。多年来,示范区人社局坚持以打造“先锋人社”党建品牌为主题,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苦干实干巧干,跑出人社事业发展的“加速度”,答好提质增效“加分题”。

  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示范区人社局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人社干部“三包三联”活动,推出“统筹调度促用工保障、精准招引促人才集聚、政策惠企促降本减负、全员培训促技能提升、深化服务促健康发展”等“五促”特色助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政策直达基层、直惠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包联企业化解争议 送法解难护企发展》入选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典型案例。

  组建示范区社会保险中心,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扩面攻坚行动。全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6万人、30.64万、14.36万人、20.04万人,累计发放4项社会保险待遇17.19亿元。

  此外,示范区人社局还着力打造全域融合的人社服务模式,建立镇(街道)级、村(社区、居委会)级人社服务站(所),推动人社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致力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就近可办”相协同及“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模式,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日前,在济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社区群众正在有序办理社保业务。“我们和人社服务大厅直接联网,在所里就可以办理多项业务,不让辖区企业和群众多跑腿。”该所负责人朱莎琳介绍。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攻坚、惠民有感’,不断强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持续发挥‘智慧人社’优势,进一步提质增效,为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贡献人社力量。”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剑波的话语掷地有声。(文/图 全媒体记者 赵美丽 王鸿斐 秦磊 通讯员 张莹)

  【记者手记】

  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铸就直抵人心的行风力量。在人社系统采访,虽是冬季,但处处感受到浓浓暖意。那种聚力提质增效、办好民生实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民生福祉的直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米”“最后一站”,示范区人社系统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社服务提质增效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把政策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助于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的美好明天,鼓舞砥砺奋进的信心。示范区人社系统必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继续在奋进中拥抱梦想、成就未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