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愚公“出海”记

2023-12-28 09:54:35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冬至过后,王屋山区的天气异常寒冷。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山野,晨光洒在起伏的山峦之间,将大地渲染成一幅静谧而祥和的画卷,构成王屋山区特有的景色。

  12月27日一大早,老侯便带着技术团队来到王屋镇柏木凹村的白菜育苗繁育基地。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行在田间,目光如炬,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沧桑。此刻的老侯,宛如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正在检阅队伍。

  老侯,名叫侯三元,今年69岁,是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副会长、济源市种子协会会长、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是我们为马来西亚客户打造的种子繁育基地。看植株的长势,应该收成不错!”老侯细心地观察着种苗的生长状况,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株株嫩绿的茎叶,眼神中闪烁着自豪与满足。这份自豪既源于他大半生辛勤耕耘的成果,又源于他立志让王屋山区的蔬菜种子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国家生根发芽的勃勃雄心。

  阳光洒在农田里,照亮了老侯布满皱纹的脸庞……

  从王屋山走出的新愚公

  在王屋山区十里八村,老侯的大名可谓家喻户晓。数十年的岁月里,老侯引领数万名山区农民依靠蔬菜制种走上了致富道路,他先后荣获了国家、省、市级荣誉近百项。

  这些荣誉中,有两项在老侯心中的分量很重。一项是“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老侯说,这是国家给劳动者最高的荣誉。另一项是由济源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当代愚公”荣誉称号。老侯说,作为愚公的后人,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老侯出生在王屋山区一个小山村。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传说,更是融入血脉的信仰。至今他还能背诵《愚公移山》,声音中充满了对先祖的敬仰和对信念的执着。

  初中毕业后,老侯便在村里务农。19岁那年,他被选中加入村里成立的农业科研站,从事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子繁育工作。32岁那年,凭借在种子繁育方面的小有名气,老侯被选拔到种子公司担任技术员,从此踏上了专业种子繁育的漫漫人生路。

  面对全新的挑战,老侯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但他坚信这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为了充实自己,他参加了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函授,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农业知识,研究种子繁育技术,并遍访名师,向专家请教。

  那时的王屋山是出了名的穷山,土地贫瘠,山高路陡,层层叠叠的大山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困难。周边村民生活困难,需要国家赈济。

  “王屋山区地理纬度适宜,小气候资源独特,沟沟壑壑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为蔬菜制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老侯生在王屋山下,从事种子繁育工作多年,其中的门道,摸得清清楚楚。

  老侯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蔬菜需求进入高速发展期,各类“洋蔬菜种子”纷纷进入我国市场。

  一颗优良的种子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农业现状,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老侯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以及蔬菜制种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他思考着如何解决蔬菜种子繁育难题,不仅让我国老百姓吃上优质蔬菜,还要走向世界,让其他国家人民也能感受到我国农业的博大精深。

  老侯辞去了公职,于2001年创办了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蔬菜种子繁育。他立志改变山区传统种植现状,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升王屋山区蔬菜种子繁育的品质和声誉。

  然而,现实却比他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刚开始由于缺乏蔬菜制种技术,生产的种子产量和质量都不理想,公司经营连续5年亏损。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劝他放弃,但老侯认定的事,八匹大马也难改变。

  面对公司的困境,他常常对员工说:“再难,还能有愚公移山难吗?!”他的话激励着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难关。

  在那段日子里,他白天奔波于田间地头,观察种苗长势,详细记录种子繁育情况;晚上则埋头翻看各种农业书籍进行研究,寻找繁育技术突破口。

  老侯带着团队跑遍全国各大蔬菜制种区域,深入了解学习制种技术,不断调整制种方案。实验、尝试、失败,然后再实验、再尝试。他的执着和坚韧,终于在第六年有了回报。蔬菜种子繁育技术取得了大的突破,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公司也开始盈利。

  尝到了科技兴业的甜头,老侯带领团队更加专注于种子繁育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了“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工作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在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凤兰教授、我国洋葱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吴雄研究员等十余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公司的蔬菜制种创新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率先在国内实施了蔬菜制种的工厂化育苗,推广了蔬菜制种全程机械化模式。

  目前,公司蔬菜制种类别已经从单一的大白菜,发展到甘蓝、萝卜、花椰菜、洋葱、大葱、苦瓜、丝瓜等30余类、600多个品种。其中,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产量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40%。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良种蔬菜繁育农业标准示范区”“全国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称号,并代表济源申报了“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

  “绿茵公司在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上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会长许勇这样评价老侯和他的团队。

  面对成绩,老侯没有沾沾自喜,只是淡淡地说:“咱是愚公的后代,不能给愚公丢人。”

  引领农民“出海”的带头人

  最近几天,王屋镇柏木凹村村民翟国祥每天都早早地来到蔬菜制种基地忙碌。从2001年开始,翟国祥就与老侯的公司签订了蔬菜制种订单合同。今年,翟国祥又承包了50多亩地进行蔬菜制种。眼下正是大白菜种子育苗管理期,他利用晴好天气进行田间管护。

  “这蔬菜制种订单模式还真不赖,为咱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谈起蔬菜制种,翟国祥眼神中闪过难以掩饰的喜悦。

  与翟国祥一样,这几年,王屋山区每年都有3000余户农户,与老侯的公司签订蔬菜制种合同,为世界各地生产优质的蔬菜种子。有的农民风趣地说,“种着自家田,赚着老外钱,我们也成了融入国际圈里的人了。”

  来到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蔬菜世界。大厅正中间,“致力于做好每一粒种子”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老侯和公司上下对种子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走进宽敞明亮的展厅,一面巨大的玻璃墙体格外引人注目。墙内密密麻麻地镶嵌着数百种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蔬菜种子。这些种子不仅包括我国传统的蔬菜品种,如白菜、大葱、萝卜等,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特、新、优蔬菜品种。

  在老侯心里,每一粒种子都蕴藏着无尽的生命力。它们是农业的希望,是农民的期盼。老侯自豪地说,他的宝贝都在这里了。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粒蔬菜种子的特点和优势,眼中充满了爱意,如同一位慈祥的老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

  随着老侯的不懈努力,公司业务量稳步提升。2007年,公司产值突破1000万元。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老侯的眼光长远,他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带领群众一道“出海”,去开拓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

  “带领群众一道‘出海’,既能增加山区农民的种植收入,又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老侯说。

  然而,想要走好蔬菜制种出口这步棋,生产的种子质量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这不仅要有一套蔬菜种子繁育的过硬技术,还要建立一批“懂技术、会管理、靠得住”的繁育基地,才能走向国际市场。

  为了建立完善蔬菜种子生产繁育基地,老侯带领团队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相结合,创新推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企户联营、生产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管理方式,带动和帮助山区农民发展蔬菜制种产业。

  在炎炎烈日下,他徒步十几公里,只为寻找一片适合发展蔬菜制种的土地;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他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偏僻的制种基地一待就是10多天。

  “山区农民既朴实也实际,他们在土里淘金,只有看准了的事情才会去干。”老侯深情地说。

  刚开始,难度很大。最困难的是如何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许多农民习惯了大田作物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对蔬菜制种这种精细的种植模式存在着“会不会种”“能不能种”“敢不敢种”的疑虑。

  为了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老侯在种植前,先给种植户每亩交2000元的风险保证金。这一举措彻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大家从事蔬菜制种的积极性一下子激发出来。但这还不够。老侯对发展蔬菜制种的贫困户,给予每亩180元的生产资料补助,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同时,他还建立了风险保障和奖励机制,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减产或绝收的农户,给予每亩3000元的保底补助;对达到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给予每亩400元至1600元的奖励。

  20多年来,老侯带领团队走遍了王屋山区的每一个角落,组织技术指导培训,手把手传授农民先进的蔬菜制种技术。参加培训的农民超过100万人次。

  老侯的付出没有白费。在王屋山区这片土地上,蔬菜制种产业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22年底,公司蔬菜制种基地面积发展为2万余亩,累计带动全市150余个村、1.2万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让金种子闪耀“一带一路”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这是老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侯说:“王屋山蔬菜种子的出口,不仅是一种经济贸易往来,还是一场跨越国界、连接东西方的情感交流之旅。”

  走进老侯的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五颜六色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瑞士、荷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红圈,宛如一枚枚鲜艳的勋章,记录着老侯和他的团队曾踏足的远方,也铭记着他们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他凝视着这些地图,眼神中充满期待:“这些地图,见证了王屋山区蔬菜种子的过去和现在。我们要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王屋山区蔬菜种子的魅力。”

  这并非老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心中孕育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犹如一粒坚韧的种子,深深植入他的心田,悄然生根发芽。

  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难啊!”老侯回忆当初拓展海外市场的场景,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苦笑。种子性能、文化差异、市场准入等问题,犹如一道道难关,等待他们去攻克。更大的考验是,许多国家的蔬菜生长环境与我国大相径庭,对繁育种子质量要求更高。

  为了学习世界先进的蔬菜种子繁育技术,他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种业交流合作活动;为了拓展业务,他和技术人员奔波在世界各地,努力寻找适宜王屋山区种植的蔬菜品种。

  尽管“出海”路途坎坷,但他深知,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在异国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老侯渐渐发现,在一个个充满挑战的种子繁育项目上,他和自己的团队正在成长为更加坚强的“战士”。

  2020年,公司收到泰国一家公司的一笔苦瓜种子繁育订单。苦瓜,是泰国人离不开的美食之一。当地人尤其喜欢吃一种长得雪白的苦瓜。相较于绿色的普通苦瓜,它的苦味稍轻,而且口感更好。然而,这种苦瓜性喜温暖不耐寒,耐湿不耐旱,其生长对土壤和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炎热潮湿,土壤条件复杂多变。加之泰国企业对繁育种子的理化指标要求较高。”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老侯带领技术团队先后三下泰国,了解分析泰国的气候和土壤情况,与当地客户和种植户深入交流蔬菜种植体会和经验。

  之后,他们在实验室里悉心研究,努力寻找遗传密码,试图破解苦瓜生长的奥秘;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苦瓜的生长过程,寻找合适的管理技术。历经3年的科技攻关,最终,他们在王屋山区成功繁育出泰国客户所需的苦瓜优质种子。

  在与外国客商及农民的交往过程中,老侯带领团队不仅给国外客户带来了优质的蔬菜种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分享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使得这些外国农民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农业的博大精深。渐渐地,来自中国王屋山区的蔬菜种子赢得了国外客户的信任,逐渐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海外的种业公司纷纷上门寻求合作,希望签订蔬菜种子繁育协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老侯准备扩大公司出口规模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老侯的出口计划遭受严重打击。正常的客户田间检查业务受限,国际物流不畅,发货周期延长,一些客户的需求无法满足。

  虽然疫情对老侯的蔬菜种子出口计划造成不小的冲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积极应对。老侯要求员工,越是在客户到不了现场的情况下,越是要管理好田间生产,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种子,让客户放心。他还对公司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对种子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疫情,公司的业务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按客户的话讲,中国绿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我们真的放心。

  与此同时,公司蔬菜种子出口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得到解决,各种保障措施接踵而至。2020年12月8日,济源海关正式揭牌运行。海关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全程指导公司办理通关手续,畅通查检绿色通道,实行“同类同批种子一次检测、分批出口”便利措施,使公司蔬菜种子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为了帮助公司拓展市场,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全面实施蔬菜种业振兴行动,突出质量培优、产量提升、品牌打造,助力公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多年的瓶颈,从生产源头强化蔬菜种子的质量安全。这些努力为老侯的蔬菜种子出口计划带来了新的希望。

  老侯带富了群众,也成就了产业。目前,公司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家种业集团建立了长期“订单生产”合作关系。今年,公司蔬菜种子出口量在数十万公斤,完成出口额5000多万元。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老侯和他的团队正在走向更广的天地、更远的未来,让中国王屋山区的蔬菜种子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本报记者 葛立新 段二平)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