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云”拜年、看电影、预约游…… 传统春节过出新时尚

2022-02-07 10:56:52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春节习俗也被持续注入时代内涵。近年,互联网全面融入生活日常,人们在选择性地继承传统年俗的同时,又发展出不少“新年俗”。

  瑞虎贺岁,壬寅迎春,虎年春节,“新年俗”正当潮。“云”上团圆年夜饭,阖家驱车寻胜景,书店影院减压力……“老礼儿”的讲究与“新年俗”的时尚共同组成了虎年新春的文化景观。

  “云”拜年、“云”相聚,年夜饭吃出新花样

  “新春快乐!”大年初一早上一醒来,市民胡女士的微信里就收到多条拜年视频。看着外甥一家送上真挚的新年祝福,她连忙笑着回了句“过年好”。今年春节,不少亲朋好友之间的串门拜年变成了“云”拜年,通过屏幕共庆新春。

  记者看到,春节期间各大应用商店的视频类软件下载量和搜索量飙升。除夕当天,手机应用商店排名前10的APP基本是短视频应用,打开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拜年视频常常刷屏。

  今年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同时利用短视频记录下就地过年的精彩。

  除了微信、视频拜年,“云”相聚也成为不少人就地过年的选择。在济源过年的郑先生,用视频和河北老家的亲友分享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郑先生给记者看了几张视频截图,一张是在济源他举杯相庆,另一张是在河北的家人对着镜头挥手祝福。“虽然没办法在一起聚餐,但可以在视频里团圆,也算是弥补了遗憾。”郑先生说。

  “就地过年既对社会负责,又对他人和自己负责。除夕,给亲朋好友们拜年了。”大年初一,留在济源过年的小吴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这样一条消息。

  “通过网络能便捷地传递爱的祝福,原地过年,年味不减,亲情不变。”在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虽然是“云”拜年,但仍有浓浓的关怀和情意,与亲朋好友来一场在线团圆,也是一种时尚。

  进影院、逛书店,文化消费引领新风尚

  春节不仅是亲情的盛会、佳肴的盛宴,还是放飞心灵和“充电加油”的良机。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书店、影院,尽情享受“文化大餐”的快乐,过起了不一样的“文化新年”。

  2月5日上午10时,记者看到不少市民陆续进入位于沁园路的新华书店。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大家或挑书、或看书,纷纷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尽享“书香假日”。

  “虽然是过年,但寒假时间比较长,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多看点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李章炳说,春节期间她收到了一些压岁钱,把这些钱用来买些自己喜欢的图书更有意义。

  “这几年,春节期间来看书、买书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会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为济源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一份力量。”书店店员介绍,为给读者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他们提前做好各类图书的储备,在春节期间正常营业。

  近年来,过年看电影成了一种新时尚。大年初二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某影城,看到已经有不少市民在大厅内等待。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涛说:“影院一开门我就过来了,准备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感受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售票员告诉记者,为方便市民观影,过年期间,电影院营业时间比平时早了半小时,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市民在门前排队等候。该售票员表示,当前,影院共排了7部新电影,观影场次从上午8时一直持续到夜里12时,其中,最热门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平均每小时一场,场场满座。

  预约游、公筷制 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

  “看到咱们济源景区防控措施如此到位,我就放心了。出来看看景、吸吸氧、散散心,真好!”2月3日,在王屋山景区,市民王女士和其他几十名游客有序地通过体温检测通道,出示预约二维码后,顺利进入景区。

  “景区预约不仅避免了人群聚集,而且游览体验更好,我很支持这种做法。”市民张景泰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景区检票口,游客们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并按照景区划定的安全距离排队入场,全过程井然有序。在景区内各特产店、餐饮店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提供消毒用品,热情有序引导游客分批购买特产和用餐。

  “无预约不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济源市民出游的新特点。王屋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所有游客在进入景区前,都要通过官方服务平台进行实名预约,生成二维码后,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及健康码方可入内。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一些良好的习惯已深入人心,逐步演变为大众接纳的社交制度。例如,主动使用公筷正逐渐成为济源人餐桌礼仪的“新规矩”。

  “请主动使用公筷公勺。”每天中午,河合餐饮示范街各个饭店会有不少客人前来就餐。进店洗手、测量体温、做好信息登记后,服务人员按照要求引导客人隔桌就坐,并摆好公筷公勺。

  对于餐位上摆放的公筷,消费者已经习惯。“这样的用餐方式确实卫生安全。”正在用餐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从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开始,每当在外用餐时,她便坚持使用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他人。”(记者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