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济过年 温情不减
关注济源网微信
对在外工作、学习的人来说,过年最盼望的莫过于回家了,但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济源许多外来人员积极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他们换种方式“团圆”,视频传递祝福和家人“线上团圆”;新年红包送来喜庆和心意……就地过年,亲情不变,温情不减。
视频聊天、电子红包送祝福 留济过年 亲情不变
2月6日,农历正月初六,与济源相隔300余公里的南阳市唐河县,李留玉的外甥女回门宴请亲朋,不少亲戚已经到了,李留玉一家却没有现身。李留玉是南阳市唐河县人,是济源一中的一名政治老师,已经工作20年了。今年春节,他本打算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过年,不想国内多地出现疫情。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李留玉一家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选择留在济源过年。
当天上午,李留玉忍不住给自己的外甥女打了几个视频电话。“外甥女就我一个亲舅舅,这要在以前,我一定早回去了。”李留玉说,虽然不能回老家为外甥女送上祝福、与亲人团聚有些遗憾,但是疫情防控不可松懈,自己是人民教师,开学之后要接触很多学生,不能把风险带给学生。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虽然不能与老家的亲戚朋友面对面聊天,但是通过视频电话也能拜年、说家常。”李留玉说,春节期间,自己每天和老家的亲戚朋友通视频电话,给晚辈们的压岁钱,也通过电子红包发了过去。
与李留玉一样,在住建部门工作多年的郑金印今年春节也没回老家。郑金印老家在信阳,以往每年春节都会回去。“今年春节虽然没能与老家的亲友团聚,但是我们常常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亲友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变淡。”郑金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跟老家的亲戚朋友约好了,等疫情过去,就回家好好聚一聚。
有人送肉丸、有人送年馍 留济过年 也有家的温暖
采访中,不少留济过年的受访者告诉记者,虽然没能回老家过年,但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一点都不少。
“一些同事知道我们不能回老家过年,年前就给我们送来了自家炸的肉丸、蒸的馒头,特别贴心。”在济源一家企业工作的由丽花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云南,丈夫的老家在开封,二人都在同一家单位工作。
虽然今年春节不能回老家过年,但由丽花一家并没有觉得孤单。济源的同事、朋友还邀请他们一起去游玩。除此之外,单位专门为留济过年的异乡员工举办茶话会等暖心活动,让他们觉得很温暖。
“感觉济源人情味儿很浓,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很真诚。”李留玉告诉记者,知道自己一家没回老家过年,不少济源的同事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在济源工作20年,同事是我在济源的亲人,平常有事儿需要帮忙,只要一开口,就会有人来。”李留玉说。
有这么多好友作陪,异地过年,也让郑金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很喜欢济源,在济源工作生活这么久,这里已成为我另一个家。”郑金印说,自己已经在济源买了房子,正式在这里扎了根。如果疫情不反复,今年的节假日,他会邀请老家的亲戚朋友来济源玩儿,带他们领略济源的风土人情。
逛景区、陪孩子 留济过年 热闹又充实
2月5日,由丽花一家与同事们一起相约去黄河三峡风景区游玩,坐游船、走玻璃栈道……景区的美景让由丽花一家流连忘返。
“平常我和老公的工作比较忙,来济源这么长时间,很少有机会能一家人一起出来游玩,刚好趁这个机会,一起好好逛逛这座城市,看看这里的山水。”由丽花说,虽然这个季节的花草树木比较萧瑟,但是景色依旧很美。她告诉记者,在济源过年也挺好的,很多景点免费,也很热闹。这个假期,他们一家过得很充实。“济源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和同事们已经约好了,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来这里玩儿。”由丽花说。
这个春节,李留玉和妻子也没闲着。同为教师的夫妻二人,趁着假期备课、提升自己,过得很是充实。“没回老家过年,反而有时间充实自己,思考如何更好地给学生上课,也挺好。”李留玉说。
“虽然没回老家过年,不用走亲戚,但是我过得很充实。”说起今年春节,郑金印笑着说,2021年他的孩子出生,如今刚满10个月。往年春节在老家,走亲访友是重头戏,如今留济过年,不用走亲访友,多了很多时间陪伴孩子。
“小家伙每天早上7点起床。我给孩子换尿布、喂奶,陪孩子玩儿,开开心心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郑金印说,虽然没在家乡过年,但这个春节他们过得特别充实、开心。(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