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战“疫”有你 这些瞬间太感动

2022-01-26 10:32:3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疫情冷,人心暖。连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一桩桩“暖心事”,一个个“暖心人”。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爱心满满的企业和居民……他们的故事汇聚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贴心】 党员变身“跑腿员”,为隔离居民送菜

  “您好,我是您的包户党员杜丽霞。我们经常在电梯里碰到。”

  “嗯,我也感觉很熟悉呢。”

  “需要帮忙,直接联系我,别客气!”

  “好嘞。”

  1月初从外地回来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魏女士全家开始自行居家隔离。但由于时间仓促,家里并未提前准备生活物资。1月13日,包户党员杜丽霞在微信里的问候,让她心里热乎乎的。但她还是不好意思提要求。

  第二天,当杜丽霞再次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时,魏女士又回绝了。没想到,第三天,杜丽霞直接买了肉、菜和水果放在魏女士家门口,还在微信里留言:“菜我放在门口了,记得取啊,营养一定要跟得上。”简简单单一句话,魏女士看了好几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魏女士说。

  之后几天,俩人聊完工作聊生活,越聊越亲近。魏女士担心自家人居家隔离会让邻居心里不安。杜丽霞安慰她:“在家安心观察,不要有思想负担。”

  魏女士说,她在线上超市买了些水果,配送员在小区门岗被“卡”住了,进不来。杜丽霞立马表示:“没事儿,我现在帮你取回来。”

  1月17日,魏女士在微信上开心地告诉杜丽霞:“我们解封了,等疫情过去,咱们两家出来聚聚!”“真替你们开心!期待相聚!”杜丽霞连发了五个“龇牙笑”的表情。

  “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党员要能顶得上、靠得住。”杜丽霞对党员的担当又多了一层领悟。

  【暖心】 防疫卡点志愿者成了“团宠”

  1月19日19时左右,夜色浓重,隆兴小区防疫卡点处,志愿者们刚刚结束人流高峰期的值守,饥肠辘辘。

  “大家辛苦了,快来尝尝肉丸汤!”一声热情的招呼,冲破寒意,直达每个人心底。很快,热气腾腾的牛肉丸被送到志愿者手中。

  “既暖胃又暖心,非常感谢!”“这个汤真好喝!”志愿者的点赞让融福记老板韩师傅不好意思地笑了。

  “天气太冷了,志愿者们每天在一线坚守,特别辛苦!”韩师傅说,自己虽帮不上什么大忙,但送份温暖是举手之劳。为了保证志愿者在饭点吃上热乎饭,他18时就停了店里的生意,和母亲、媳妇三人忙活着配餐。四五十分钟后,60份牛肉丸被打包好,送往沁园社区十几个防疫卡点。

  爱心仍在蔓延。1月20日,大寒。济源市供销社十几名工作人员同时出动,将200份爱心粥分别送至高速东站、南站和沁园社区各个防疫卡点,为志愿者们驱寒暖身。

  温暖久久持续。国泰花园小区志愿者郭红霞总是想起那个可爱的小姑娘。1月21日,天气特别冷,郭红霞和另一位志愿者正在防疫卡点处值班。一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走过来,扫码、测温后,红着脸蛋向他俩深深鞠了一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那种感觉太暖了!我们知道,大家对志愿者的工作是尊重、支持的,这就够了!”郭红霞话语间全是感动与满足。

  【点赞】 解除隔离后,她第一时间当上了志愿者

  “大姐,上坡慢点,注意脚下滑。”“大哥,手机给我,我帮您扫码。”1月23日18时左右,正值小区人流高峰期,山水世界城小区防疫卡点,63岁的志愿者姚玉秀忙得不亦乐乎。

  “居家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我能出点力,算是对他们的感谢吧。”姚玉秀说。

  去年12月中旬,她从洛阳途经新安县返济后,自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电话,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需求等,让她感到很温暖。1月7日,刚刚结束居家隔离的姚玉秀就四处打听,想报名参加志愿者。刚开始,她从物业那里得知,志愿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好一阵失望。1月10日,济水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军红在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姚玉秀看到后,担心自己年龄过大,就问:“有什么要求吗?”“65岁以下、身体健康就行。”听到这样的回复,姚玉秀立马回答:“算我一个!”

  近日,济源迎来大范围降雪,山水世界城小区入口处的斜坡易打滑,姚玉秀和其他志愿者早上一到岗,就开始扫积雪。除了常规的疫情防控检查,她们还帮老年人推车上坡,提醒骑行的居民注意安全,帮助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年人扫码……

  “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期,我为防疫出份力、尽份责,就能为一线工作人员缓解一下压力。”姚玉秀说。

  【感动】 近400天的坚守,让隔离点“大白”越战越勇

  戴帽子,戴口罩,戴手套,穿防护服,穿靴套,戴防护面屏……1月25日18时,穿戴完毕后,中医院外科医生陈桥从上到下认真自查两遍,走出济源集中隔离点(以下简称隔离点)的房间,又与汽车司机谨慎地互查两遍,确保全套防护服无漏气、无皮肤暴露在外。随后,陈桥和司机出发,前往洛阳龙门高铁站接运入境返济人员。这是陈桥来到隔离点的第391天。即使这项工作已经很熟练了,他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病毒面前,容不得一丝侥幸;疫情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疫情,陈桥和妻子的婚礼一推再推。去年12月底,俩人刚办完婚礼,第二天他就返回隔离点,继续奋战一线。“只有战胜了疫情,才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陈桥说。

  同样的话,陈桥也经常对隔离点的“小师妹”薛孟欣说。薛孟欣比陈桥小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轵城卫生院工作,与陈桥同一时间被抽调到了隔离点。“刚开始很害怕,夜里睡不着,脑子里乱糟糟的。”她回忆,“我第一次跟司机去接一位入境确诊病例返济,虽然知道这个人在入境处经过隔离治疗已经痊愈了,但心里还是止不住紧张。”出发前,隔离点领导和陈桥特别担心她,帮她检查了好几遍。一路上,他们一直打电话叮嘱她注意细节,安慰她不要怕,她才慢慢稳住了心神。“回来以后我发现,做好防护,真的不用害怕。作为医护人员,心理素质这一关,我必须得过。”薛孟欣说,那次之后,她战胜了恐惧,也更耐得住“熬”了。

  经过几次历练,她已经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了。“在这里待久了,感觉心理更强大了,更能扛事儿了。”薛孟欣笑了。(记者 赵珊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