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两会”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1-03-01 10:36:5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因工业而立。进入新发展阶段,济源如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纷纷表示,要坚持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基础优势,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文/记者 史方方 王志远 赵传杰 图/记者 刘培琳 程子明 李浩)

  市人大代表张治军:新兴产业助力济源逐梦“高精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是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一环。”2月28日,市人大代表张治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治军表示,济源有着良好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但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济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才能将济源的产业深度嵌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使济源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张治军表示,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谁能率先突破,谁就能赢得先机、赢得主动。纳米产业作为济源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颇具“领跑”潜力。目前,纳米材料已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白银、铜、铅等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加快应用纳米技术改造和提升济源传统产业,保障原有优势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必将给济源带来创新前景。

  张治军介绍,由企业园、初创孵化园、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基地组成的纳米材料产业园目前正在强力推进。企业园已落地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家,初创孵化园已有11家企业首批入驻。下一步,要继续整合河南省纳米材料的技术资源,搭建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共享平台,为企业孵化与高新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更好的集聚效应,推动济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济源逐梦“高精尖”。

  市人大代表刘慧华: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

  “工业发展是一股强劲的推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月28日,市人大代表刘慧华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对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刘慧华介绍,经过多年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天坛街道南部工业区已建成总占地面积为720亩的ABC三个创业园区,自有工业企业145家,工业产值近30亿元,昔日“铁西区”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天坛街道将抢抓机遇,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做大做强钢铁及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刘慧华说。

  刘慧华表示,要围绕千亿级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延长钢铁、光电产业链条,向土地集约要效益、向空间厂房要效益。要强化“亩均效益”导向,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管理,向企业创新要效益,向转型升级要效益。在做强“老字号”、做优“原字号”、培育“新字号”上,天坛街道力争提升钢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盘活闲置资源,进行产业招商、精准招商,挖掘潜力,积蓄动能。

  “干有目标、干讲方法、干要坚持高标准。天坛街道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在产业示范、城市示范、产城融合示范上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刘慧华说。

  市人大代表郑娇娇:厚植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沃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无不突出一个‘新’字。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2月28日,市人大代表郑娇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目标,对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稳定增长充满信心。

  “只有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郑娇娇说,“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济源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对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娇娇建议,示范区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倾注更多心血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全市支持工业、关心工业的共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在工业发展上久久为功,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

  另外,郑娇娇还建议,要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攻坚行动,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活力、有利于保护企业家合法利益、有利于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良好环境。

  市政协委员张小国: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新发展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转型升级、亩均效益、工业互联网等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预期,深入人心、令人振奋。”2月27日,市政协委员张小国说。

  张小国介绍,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生产经营发展任务,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豫光集团确保了投资20亿元的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工程如期竣工试产,推动了中国铅冶炼工业实现第五次革命性升级。

  贸易、金融产业逐步成为豫光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冶金机械、合金、物流、靶材、贵金属制品、铝业等多元产业均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公司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延链、补链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张小国认为,要聚焦产业优势、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等方面,在认真分析经济市场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以效益提升、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导向,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及节能节支降耗、智能化建设工作,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工作,兼顾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张小国说。

  市政协委员薛天玲: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济源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走到了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站到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新起点。”2月28日,市政协委员薛天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薛天玲表示,在这一历史方位下,济源战略机遇叠加期、动能转换加速突破期、新型城镇化深化提质期、生态环境深度攻坚期等阶段性特征明显,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斗争本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薛天玲认为,站在新起点,济源应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工业在济源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济源工业企业由基础原材料型向新型材料型转变。

  “多年来,济源取得的辉煌成就,依靠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薛天玲说。下一步,示范区工科委将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再研究、再认识,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济源工业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济源工业“十四五”期间的主攻方向、转型路径和重大举措,谋划和实施一批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项目,推动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杨汉周:科技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2月27日,市政协委员杨汉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强化创新驱动,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杨汉周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济源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性的一年。站在新起点眺望未来,科技创新仍然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拿出开局决战、起跑冲刺的斗志,铆足“牛劲”,苦干实干,为实现“十四五”期间产销翻一番起好步、开好局,为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杨汉周介绍,作为经济界的一名政协委员,下一步,他将“创新发展作贡献,倾心履职添光彩”,带领企业员工实施“质量优先”战略,奋力打造“中国第一绳”;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做性价比最高的钢丝绳;实施“延链、补链转型发展”战略,加快投资1亿元发展航空钢丝绳、特种钢丝绳项目建设进度,产品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在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企业的特色,推行员工在职股分红改革,让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力迸发。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杨汉周始终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扩大产业扶贫——钢丝绳索具加工项目,争取2021年新增加工点10个,带动山区群众增收50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