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济源】西门村第一书记李贝贝 “三驾马车”铺就脱贫致富路
关注济源网微信
李贝贝(中)与村民一起查看粉条质量
李贝贝(右)和村民
李贝贝
清洗、蒸煮、晾晒……眼下正值寒冬,王屋镇西门村的粉条厂内却是一番火热景象。车间内香气扑鼻,一些村民正忙着清洗红薯、给红薯去皮,一些村民则在悬挂、晾晒已经加工制作好的粉条。他们丝毫不畏冬日的严寒,各个埋头出力、辛勤劳作,干得热火朝天。粉条厂内悬挂晾晒的粉条晶莹剔透,犹如一条条从蔚蓝天空涌动而下的银色瀑布。
张小停是西门村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依靠西门村粉条厂的分红和打工收入,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我在村里的粉条厂入股了1000元,每年都能领到分红。平时我也在厂里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张小停告诉记者。
从10月起,红薯进入收获季节。这也意味着西门村的粉条生产迎来旺季。“依靠着一根根粉条,我们村壮大了集体经济,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王屋镇西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贝贝介绍,每亩红薯只能卖2000元,但若将红薯加工成粉条出售,每亩可以卖2800元左右。为带动村民发展红薯产业,西门村去年成立了薯乐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新建的粉条厂每年可加工红薯200万斤,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全村8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西门村如今火热的场景,让人很难看出这里曾是个贫困村。西门村位于济源西部山区,曾经交通闭塞、产业薄弱,但其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适宜红薯生长,当地村民历来有种植红薯、制作粉条的习俗。
几十年来,当地的手工粉条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单打独斗”、零星发展的阶段,销路不畅、价格低廉。“深藏乡间无人知”是当时西门粉条的真实写照。种植红薯并没有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追求原生态、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强烈,市场需求巨大。
“西门村红薯粉条加工已有300年历史,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想要发展壮大红薯产业,就必须有规模、有品牌,打造出高质量、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代化的红薯粉条加工厂。”李贝贝敏感地“嗅到”加工红薯粉条这一潜在的商机后,立刻与村干部沟通,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制定出发展方案,决定由村里曾经的粉条生产大户李贺担任红薯产业发展功能党小组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开展红薯粉条加工产业。
李贺是西门村村委会主任,原本就在村里开设有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虽然有经验、懂技术、有销路,但考虑到自己年龄已近古稀,李贺犹豫了。李贝贝没有放弃,经过多次沟通,最终打动了李贺。李贺说:“作为外村人,贝贝这么一心为我村着想。这个事情我带头!”
有了产业领头羊,李贝贝又多次与村里的党员群众交流沟通,利用单位的后盾作用,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汝阳、禹州等地进行考察。2019年7月25日,西门村召开了合作社成立大会,大家入股入社的热情高涨,共计70户村民筹集资金24.5万元加入合作社。会上,大家选李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群众都说“跟着村委主任干我们放心”。2019年8月1日,西门村注册成立了济源市薯乐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9.5万元,吸纳了70户村民包括12户贫困户资金入股。
“粉条厂投产后,当年就加工了150余万斤红薯,加工成红薯粉条15余万斤,收入15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带动8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解决就业30余人。”李贝贝说。西门村红薯粉条厂从开始建设到完工投产仅用了80多天。这80多天内,600余平米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各种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到位。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红薯粉条加工生企业建成。
有了现代化加工厂加持后,西门村红薯产业效益大大提高,群众收入进一步增加,村民都说“听咱村第一书记的没有错”。为了增强品牌竞争力,李贝贝又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商标,在他的努力下,西门村红薯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同时,李贝贝还帮助注册了“王屋西门粉条”“薯乐民”等商标,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
西门村粉条加工产业蒸蒸日上,但李贝贝并没有因此放松。他深知村集体经济发展决不能“独腿走路”。
“2019年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其替代品鸡肉的市场需求量就会增加。”李贝贝又一次察觉了商机。他带领西门村成立了济源九久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4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筹集60万资金建立肉鸡养殖场。目前西门村已建成2座万只肉鸡养殖场,年可出栏肉鸡10万只,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永无止境。为了调整西门村农业产业结构,在李贝贝的促成下,西门村流转了650亩土地,开始种植经济作物。2020年,西门村试种了五彩红薯和栗蘑,并利用“绿色食品”商标认证促进特色农产品更加多样化,打造了10余亩包括冰淇淋红薯、板栗红薯、西瓜红红薯、冰糖心红薯以及紫薯等品种在内的五彩红薯园。新的致富道路已然开辟。
“目前,西门村形成了加工、养殖、种植三种特色产业。这‘三驾马车’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李贝贝说。
2016年,西门村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西门村18户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在李贝贝的带领下,西门村人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群众收入从“零碎”到“稳定”,集体经济从“薄弱”到“强大”,农业产业从“零星”到“规模”的强大转变。(记者 武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