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

2020-12-04 17:43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时光进入2020年,我的家乡济源。73万愚公儿女正以“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满腔豪情,锲而不舍,打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在麦浪翻滚的丰收日子里,我有幸走进巍峨的大山,和热情质朴的人们近距离交流。

  走进枣庙,多情的小山村

  半个月来,我连去枣庙村两次,出市区一路向西北,到克井镇白涧村左转,道路变得蜿蜒起伏。眼瞅着山越来越近,路也变窄,正迷糊呢,蓦地就踏在枣庙村的土地上。

  枣庙村北依太行,东接蟒河口水库,西连林海公园,南边是一望无垠的坡地。在脚下静静流淌,滋养一方土地的,就是著名的愚公渠。正值初夏时节,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曼妙摇曳;坡上坡下,幢幢民房依势而建,错落有致。天空湛蓝,阳光温热,我们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的冬凌草产业园。适宜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赋予了冬凌草丰收的沃土。先前,这里满山坡都是野生冬凌草。2005年,在河南中医学院、济世药业等专业机构的专家指导下,人工培育的冬凌草在枣庙村试种成功,随后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已有5000余亩。2006年4月,国家质监局对枣庙村的冬凌草进行评审,认定其中蕴含极为丰富的甲素和乙素。2008年冬凌草合作社成立后,随即又建立加工厂,产品从单一到系列,从简装到精装,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从久在深山人未识,到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这小小的冬凌草,在枣庙村种出了大名堂。每年仅此一项,户均收入5000余元,“草”民们因“草”而全部脱贫,村集体更因“草”而日益壮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7年,村民们又发展核桃种植。一群朴实的庄稼汉扛起锄头,在石厚土薄的山地埋头苦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里挂满了青绿绿的核桃,个大皮薄,销往全国各地。

  魂牵梦萦。6月9日,我再次去枣庙村。适逢冬凌草刚收割完,地里少了上次的葱茏,有点丰收后的荒凉。驻村第一书记酒秋平告诉我,冬凌草的茬还在,很快就发新芽,9月份还可以再收一次。路北的核桃园里,核桃又大了许多,颗颗滚圆,压弯了枝头。村西的果园里,青绿的李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一簇簇火红的石榴花在阳光下热烈绽放,好一派繁荣景象!酒书记说,那是村里新开发的观光采摘项目。去年3月份才种的苗,有软籽石榴、美国黑李等多个品种。为了拉长采摘季,树苗大小各异,春天花儿次第开放,秋天果子轮番成熟。大半年里,游客可天天来这里玩。酒书记的语气平静自然。我知道,他和所有村民一样,对枣庙村的变化早已习以为常。

  巍巍太行山,您总是深情地凝眸,您一定殷切地期望,村民们的日子像石榴花一样红火,和渠水一样悠长。会的,一定会的,在党的指引下,他们一定会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走进谭庄,浪漫的青萝河

  记忆中的青萝河,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唐代诗人岑参笔下“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描述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王屋镇谭庄村,就处于青萝河上游,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家园。

  周末,搭乘谭庄村第一书记张珊霞的车,我们一边欣赏大山的风景,一边聊着村里的故事,微凉的山风,一路穿心掠肺,让人舒爽。进村了,沿路晾晒着金灿灿的小麦和黑亮的菜籽,不时有村民热情地跟小张书记打招呼。小张书记的眼神坚毅而沉静,说起村里的事儿那真是如数家珍,每一户的情况都知根知底。

  车停在村委大院,小张书记带我们沿着青萝河向下游走,这里的河床碧波粼粼,细长的芦苇倒映水中,映衬着还没收割完的金灿灿的麦田。远处,几座墙体斑驳的土坯房,挂满了果子的杏树,如一幅天然绝美的山水画。水面稍阔的河边,有两位大嫂在洗衣聊天,间或发出的笑声,爽朗开心地回荡在幽静的山沟里,让人感到别样亲切。

  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小艳丽的家。艳丽梳着马尾辫,头发有些散乱,虽然有些黑瘦,但是小脸蛋却相当清秀。白色的T恤,素淡的小短裙,可爱得让人心疼。“艳丽平时学习很优秀,就是考试的时候考不好。”小张书记说。哦,这肯定是孩子的心理素质有点差,我知道,这样的孩子很敏感。“不过通过上‘幸福课堂’、学画画后,她现在开朗多了。”小张书记无限爱怜地看着孩子,甜甜地笑了。

  去年,谭庄村成立了“幸福课堂”,为村里的孩子进行美育、德育和爱心教育。课堂不大,没有漂亮的装饰。授课老师都是张书记和妇联的同志联系的社会爱心人士。他们自己开车,定期来给孩子们免费上课。我的一个朋友秦老师,从事儿童教育多年,前一天也刚来过;同行的薛老师也约定了下周来上课。我告诉小张书记,我也要加入,以一己之力,帮助联系更多的人爱心接力。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终有一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会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致富路上,永不停歇。去年六月份,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6名党员带领7户贫困户,成立了花溪水农业专业合作社。他们购置设备,加工咸鸭蛋。由于蛋白细腻,蛋黄流油,咸香可口,花溪水咸鸭蛋口口相传,远近闻名。

  立足本土,多头并进。致富路上,第一书记张珊霞永不满足。她让村里的妇女们做起了香包,加工一个一元钱,手巧一些的妇女飞针走线,每天能做七八十个。最近,村里又回收了一些闲置的旧民居,建成“草木染”染坊,以山上的草木为原料,萃取汁液,用最古老传统的扎染工艺,染出古朴而清新的靛蓝色棉麻。不久,一件件纯朴典雅的纯天“染”衣裙,就会从大山里飞出去,到城市里装扮出最靓丽的风景。

  青萝河缓缓地流淌,夕阳下的谭庄村一片静谧,远处的卧龙岭、走马岭青翠欲滴。农人们收完了麦子,已经准备下一季的播种了。我知道,每一位山民的心里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明春再来,谭庄村一定会更加美丽。我也一定会看到小艳丽和她的伙伴们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任芳)



    济源网推荐阅读

  • 张战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推进法治平安济源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凝聚法治共识、坚定法治信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济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12-04
  • 济源网

    “乡村未来学院”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乡村未来学院”公益项目由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与项目所在地妇联联合发起,是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庄、学校或城改社区,利用儿童之家或其他公共空间,为济源0到12岁的儿童,按照成长规律,分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模块,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及适合农村家庭教育的课程,依托家庭教育专家团队,为家长提供长期专业培训课程及亲子活动,让更多的农村儿童在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下健康成长的公益慈善项目。 2020-12-04

  • 朋友圈刷屏的走失老人找到了

    12月2日下午,一则寻人启事在朋友圈里刷屏。此次走失的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一时间,这则消息牵动着不少市民的心。

    2020-12-04
  • 济源网

    【我与晨报有约】走进晨报的诗意世界 人到中年,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宗燕脸上留下过多痕迹,反而沉淀出了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韵。宗燕与《济源晨报》的结识,有着古人以诗会友的浪漫情怀。 2020-12-04

  • 济源新增27处电子警察 12月16日零时“上岗”

    近期,示范区新增27处电子警察设备,对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逆行、不按禁止标线指示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礼让行人、违反规定停放,司机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驾驶时接打电话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

    2020-12-0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