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悦世界 > 正文

巧手持“金梭”织出致富路

2020-12-01 10:56:29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克盈盈

缝制

打穗

穿梭

“金梭”

纬线穗子

织布

老粗布成品

木制老式织布机

  未见织女忙,先闻机杼声。日前,记者来到梨林镇关阳新村,还没入户,就听见富有节奏的织布声。在村民崔梅英家中,3台织布机整齐地摆放在院中。44岁的崔梅英坐在织布机的一端,双脚踏板,两手飞舞,穿梭走线,动作娴熟。

  “这种老粗布采用品质好的纯棉线,利用传统织布方式,纯手工制作而成,很受消费者喜欢!”崔梅英笑着向记者介绍。

  近年,老粗布在市场上颇受欢迎。3年前,对老粗布情有独钟的崔梅英偶然发现这个商机,并外出考察学习。她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选用等级较高的纯棉线,生产品质优良、花色多样的纯棉老粗布。令崔梅英没想到的是,自己织出的老粗布很快售卖一空。于是崔梅英花费10多万元购置了30台织布机,雇用人员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成为老粗布加工的“带头人”。现在她织出的老粗布不仅用于做床单,还做出沙发罩、枕头罩、围裙、书包等多种布艺产品。

  崔梅英介绍,代加工这种方式是“机随人走”。如果有村民愿意代加工,需和“带头人”达成协议,把“带头人”的织布机和原料带回家中,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织布。“这种方式非常适合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崔梅英说。

  “织布的声音和老粗布的手感是我童年的回忆。老粗布不仅展现了人们织布的辛苦和精湛的手艺,还饱含农耕传统文化。”崔梅英告诉记者,对老粗布的情感是她生产老粗布的动力。

  同为“带头人”的崔素省家中有200多台织布机。她的织布机分布在济源各镇以及山西晋城等地。庞大的“代加工网”为崔素省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每月大概销售1000多条床单。除了床单,崔素省还接收定制订单,根据客户的需要,生产定制花色老粗布。“这些老粗布是为海南一家公司加工的,用于制作睡衣。”崔素省向记者介绍自家的老粗布样品。

  从事代加工的村民王海英12岁便跟老人学习织布,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织女”。她每天花费8个小时织一条单子,可以挣100元。“完全按自己的时间织布,家务、农活两不误,还能增加收入。”王海英说。

  “关阳新村是一个移民村。过去,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织布。现在从事织布的有400多人。”关阳新村村委会主任卢迎九介绍,织布这一技艺是关阳新村的传统文化,也是关阳新村老粗布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现在关阳新村生产的老粗布质量上乘、柔软舒适,已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此外,村民还通过微信、抖音直播等方式销售,收入可观,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关阳新村党支部书记卢团省说:“现在关阳新村的老粗布加工业发展势头正旺。我们要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不断提升老粗布加工技艺,打造老粗布品牌和乡村产业亮点,使之成为关阳新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记者 李浩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