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制砚人李喜连:38年初心不改 用工匠精神让天坛砚焕发新生

2020-09-18 11:13:28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李喜连在修复天坛砚

  如何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制作成一方精美的砚台,这是李喜连干了大半辈子的事情。38年来,一块块原石经过她的双手雕琢,不仅成了不少书法爱好者的必备用品,也让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砚在她的手里得到传承和发展。

  9月17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李喜连的工作室,放眼望去,偌大的房间内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天坛砚。李喜连指着这些天坛砚介绍:“这可是济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痴迷艺术的她拿起了刻刀与锤头

  出生于1960年的李喜连,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神笔马良》。或许是受此影响,李喜连对于绘画非常喜爱。22岁那年,她进入工艺美术厂工作。一开始,她被分配到了绘画车间,虽然是一名职场新人,可她却一点也不认生,除了完成日常工作,闲暇时间她总会找厂里的师傅学习请教。

  “厂里有不少在艺术方面造诣很高的师傅。”李喜连回忆,为了向他们学习,她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硬生生地打动了不少师傅。有时候师傅们在忙,顾不上给李喜连讲解,她也不气馁,就站在师傅们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们工作,并将一些细节记在心中。

  在此期间,李喜连还拜工艺美术大师王天才为师。谈起这段趣事,李喜连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王天才总会拿着一堆工具坐在工艺美术厂的院子里,对着一块块石头敲敲打打。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他是在干什么,后经同事的指点才知道他是在制作天坛砚。”出于好奇,李喜连在王天才制作时,旁观了好几次。这让她逐渐对制作天坛砚琢磨出了一点儿门道。

  出于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自此之后,李喜连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向王天才请教。“一开始,他还不愿意教我,说制作天坛砚不仅得设计、雕刻,还得上山采料、选料等,有很多环节,怕我一个女孩子坚持不下来。”李喜连笑着说,经过多次与王天才交流,最终她如愿拜到王天才门下,跟随他学习绘画艺术和天坛砚的设计与雕刻。

  手中从画笔变成了锤头与刻刀,李喜连适应得很快。想要制作出一方好的天坛砚,原材料必须得精挑细选。初入行时,李喜连经常与王天才一起上山,到王屋山天坛峰附近的几个石坑找料。“这些坑中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可有些石头的材质并不能当天坛砚的原材料,所以得一块块进行挑选,非常费力。”李喜连说,在王天才的严格教导下,她从最基础的选料开始学起,逐步将天坛砚生产制作的环节一一掌握。

  用双手雕刻幸福人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艺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制作一方天坛砚,大约需要选料、设计图稿、制坯、雕刻、打磨、过蜡、配盒7道工序。在实践过程中,李喜连发现,虽然自己与老师制砚的工序一样,可最终制作出的天坛砚却有差别。

  “当时王老师给我说,每个人对于艺术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一味地模仿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必须得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从而有自己的风格。”李喜连介绍,为此,她上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攻“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作,并拜国画大师刘石平为师,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除此之外,李喜连还到一些知名制砚厂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就这样,李喜连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自身的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制作的天坛砚更是走出了济源,甚至在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上获了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是一门传统技艺的制砚,也添加了新元素,那就是现代化设备的加入。按照传统的手工制砚,制作一方天坛砚大约得花上一周的时间,现代化设备的加入,使制作时间缩短了。

  一开始,她也采用机器制作天坛砚,可很快又放弃了,因为机器制作出来的天坛砚让李喜连很不满意。“机器制作出来的天坛砚比较粗糙,没有‘精气神儿’。”李喜连说。于是,她又回到传统的手工制砚。不过,她表示,坚持传统工艺并不是不接纳新事物、新技术,而是有选择地采用,比如在处理原材料上,使用机器省时又省力。可在核心的环节,倔强的她依旧坚持手工雕刻。

  记者注意到,李喜连在制砚时的工具虽多,但并不复杂,10余根或长或短、刀锋或尖或圆的刻刀,就是她全部的工具。可是这些刻刀在她的手中,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花纹精美、造型独特的一方方天坛砚。

  用行动弘扬天坛砚文化

  “说起砚,人们首先便会想起中国四大名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河砚和山东鲁柘的澄泥砚。其实,咱济源的天坛砚,一点儿也不比它们差。”李喜连说,据梨林汉墓考古发现推算,天坛砚早在东汉时期已有制作,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开始批量生产,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称赞天坛砚:“石自天坛产出,松烟磨去生香,虽然质朴古雅,却能细腻风光。”这足以证明济源的天坛砚历史悠久。

  在这些年的制砚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天坛砚文化,她在制作时,不仅加入了济源元素,如天坛名胜、愚公移山、小浪底风光等,还多次去外地参展,宣传济源的天坛砚。

  在李喜连看来,天坛砚不仅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是一张济源独有的文化名片。“天坛砚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济源的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河南是唯一,即使在全国范围也为数不多。因此,我要尽制砚人的职责和义务把天坛砚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记者 王峰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