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记者 郑海波)6月4日,与李少君、李洱等文艺工作者谈愚公移山精神座谈会在王屋山举行,文艺工作者欢聚天坛极顶,共话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
夏日王屋山,古木葱茏,峰恋叠翠。在示范区领导张战伟、李哲、宫鸣、卫祥玉陪同下,《诗刊》主编李少君,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诗刊》副主编王冰,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北乔,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原《人民武警报》总编曹宇翔,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周中华等近20名诗人、作家、评论家、记者、编辑登上天坛极顶,临山而聚,诗文会友,围绕愚公移山精神传承弘扬进行探讨交流。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首先向各位文艺工作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愚公移山故事让王屋山家喻户晓。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愚公移山精神从《列子·汤问》走来,串通古今,备受推崇,越到重大时刻,越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同志三次讲到愚公移山故事,诞生了《愚公移山》著名演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赋予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价值和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继续发扬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倡导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各位文艺工作者在王屋山不断汲取创作灵感,以愚公移山精神为源头活水,创作更多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精品力作。
傍晚时分,天坛极顶霞光曼妙,清风徐徐。各位文艺工作者打开思路,积极发言,畅谈认识体会。大家认为,愚公移山精神跨越时空、跨越种族、跨越党派、跨越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也是世界精神、人类精神。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与民族精神成长史和民族文化发育史相伴始终,时刻鼓励着人们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成就梦想。新时代弘扬与传承愚公移山精神,对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培育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济源要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做好向内向外传播,以愚公移山精神为支点,鼓舞人民斗志,做强文旅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少君表示,愚公移山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时候都能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产生新的价值。将把愚公移山作为文艺创作的精神支撑,不断丰富文艺创作载体,更好创新传播表现形式,努力把愚公移山精神推向更广空间和更高平台,让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李洱表示,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标识,具有持久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作为愚公家乡人,将持续深入挖掘研究愚公移山精神内涵,把愚公移山精神以不同的文艺形式传承下去、弘扬开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愚公移山精神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振兴的强大动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