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扶贫基地——残疾人奔小康的“源头活水”

2020-06-04 10:43:1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初夏的太行山下,冬凌草随风舞动、绿意盎然。随着冬凌草进入第一个收割期,一般残疾户朱二军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感谢党,感谢政府,有了这个扶贫基地,我家八亩冬凌草,一年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万元。”朱二军是克井镇枣庙村的一般残疾户,早些年因为操作机械不当,导致自己的手部落下残疾,加上自己妻子有精神疾病,常年吃药,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以前,家中八亩乱石地,全靠天收,种小麦和玉米,除去成本,一年收入也就在3000元左右;现在种植冬凌草,收入比以前翻三番还多,家里的日子没啥问题。”这是朱二军给记者算的一笔收入账。

  残疾人户多数劳动力不强,就业难度大,收入低且不稳定,如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对一”帮助残疾人致富奔小康成为示范区残联制定帮扶政策的重要导向。为此,在推进残疾人增收致富工作中,示范区残联通过打造残疾人扶贫产业基地,采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消除残疾人户的后顾之忧。

  “如果残疾人户发展冬凌草种植,我们合作社会免费给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发放物资,优先给他们提供销售渠道。如果运输上不方便,我们合作社会帮助他们解决运输困难问题。”克井镇枣庙冬凌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原战胜介绍说。

  合作社的贴心服务、残疾人户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政策优势,让合作社成为残疾人户致富奔小康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示范区残联积极培育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创建活动,依托示范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并根据群众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规划了蔬菜制种、冬凌草、核桃、大葱、红果等主导带贫产业,成功创建了5个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长久之策。“示范区残联通过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规范化、品牌化管理为抓手,为残疾人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减轻了残疾人的劳动强度和负担,真正让残疾人增收致富有后劲。”示范区残联教就部负责人杜永利说。

  “输血”变“造血”,产业是亮点。截至目前,示范区残联共投入补贴资金170万元,用于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创建、提升工作,以产业发展辐射带动28个村的残疾人户479户、483人增收致富,在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记者 卢愚公 通讯员 杜永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