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立下愚公移山志 敢于啃下“硬骨头”》为题,刊登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市长石迎军的采访内容。
石迎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各种困难风险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更需要我们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世界人民战胜当前疫情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石迎军说,“愚公移山”因毛泽东同志中共七大闭幕词而举世闻名,实现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的升华。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近年来,济源人民积极响应“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以愚公移山精神为动力,下定决心彻底消除贫困。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济源人民咬定目标、精准发力,大力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脱贫攻坚总攻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石迎军说,摘帽不是终点,提升脱贫质量,决胜全面小康,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管前路有多艰险,我们都不能有丝毫退缩,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济源儿女的血脉中,从来都是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正是靠着愚公移山精神,济源人民60年如一日,三代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叩石垦壤、荒山造林,黄河两岸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筑起了黄河中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正是靠着愚公移山精神,济源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治山治水、驯服蟒河,开展高山水利化建设,修建愚公渠,实施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济源人。正是靠着愚公移山精神,济源人民敢想敢干、勇于干成,谋划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加快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石迎军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济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济源面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资源环境约束等难题。在新的机遇和困难面前,济源仍然需要持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拉高标杆、永立潮头,创先争优、走在前列,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