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记者 王莉 通讯员 赵齐飞)4月16日,记者从示范区扶贫办获悉,济源示范区将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的目标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从4个方面发力,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凝聚攻坚合力,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组织领导,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济源为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着力选优配强驻村干部队伍,共为59个贫困村和贫困户5户以上的56个非贫困村选派109支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队员283名,并全面落实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在村在岗、微信签到、电话抽查、周报月会季评等日常管理制度,对第一书记实行“一月一督查”制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加强知识培训,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济源不间断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等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将第一书记能力提升与展销活动相结合,组织全区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前往郑州市中牟县,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找差距、补短板,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
着力真帮实扶,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济源坚持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志”,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着力点,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以实干赢信任,给贫困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2018年,全市59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1023.55万元,帮助引进资金9580.54万元,引进致富项目84个,培育产业98个,修建道路117.77公里,新建桥梁20座,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销售农产品632892公斤,计346.64万元。
着力制度创新,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济源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实施5个街道结对帮扶5个山区镇制度,帮助山区镇设立镇级“携手奔小康”产业扶贫基金,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同时,济源充分发挥工业强市优势,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在全区企业中开展“企业联村、专员联络,助脱贫攻坚、助乡村振兴,企业和村党组织相互促进”的“双联双助双促”行动,70家企业结对帮扶59个贫困村和56个有5户以上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聚焦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扶贫,夯实基层基础,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
10月10日,记者从示范区财政局获悉,1至9月,济源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项目68个约4.1亿元,涉及民政、教育、农业、住房、交通等民生领域,惠及群众62.4万人次。
2025-10-13“亩产达481公斤,产量喜人!”“很激动,又是一个好收成。”……近日,由示范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检疫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组成测产团队,深入五龙口镇碧溪种植家庭农场,对百亩高油酸花生示范田开展现场观摩与测产。
2025-10-13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2025-10-13近日,示范区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聚焦科技创新,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发力,助力示范区打造产业强市、创新高地。
2025-10-13假日经济是观察消费市场的“温度计”,更是丈量经济活力的“标尺”。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