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王小平)“新落成的库坝,清凌凌的河水,与周边的青山、绿树,构成一幅生态美景图,吸引路人停车拍照、驻足观赏……”3月28日,记者在位于王屋镇和平村的淤地坝建设现场,看到昔日干涸的沟道,已呈现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在库坝下游,大型机械正在平整河道,几名工人也在进行废弃物清理工作,一切显得紧张而有序。“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我们正在进行消力池建设,接下来将对河道护坡进行综合治理,力争早日恢复植被,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协调发展。”该项目技术人员李大鹏说。
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存留肥沃的表土,使荒滩变成了良田。“这个坝建成投用后,可年保土效益达1.8万吨、蓄水效益达27.97万立方米,对保护土地不遭侵蚀,减轻下游洪灾、泥沙危害,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和平村、铁山村、麻院村3个村1500亩耕地,让3万群众增产增收。”王屋山水库灌区管理所负责人王平说,在下一步施工过程中,他们一定抢工期、抓进度,严把质量关,争取项目早日完工,让山区群众早日受益。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项目监理商迎波格外忙碌,不时进行现场指导或接打电话。谈及项目质量保障,他说,每一个项目,都由技术人员现场测量、实地调绘,力求使每一座单坝、每一条坝系都能达到优化设计的标准。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监理规范要求实施,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通知整改,或者组织设计方、甲方、各参建单位,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整改方案。原材料就地取材,送到有关水利资质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这个坝建成后,让大家看到了和平村有山有水的新景象,对下游百亩土地及邻村千亩土地起到了灌溉和防洪的作用。”王屋镇和平村村委会主任刘国政说,村里将结合实际,借势发展,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游乐活动等水上经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工程只是济源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崇山峻岭中筑起的一座座淤地坝,犹如一座座丰碑,镶嵌在济源的沟沟壑壑。它们不仅记录着济源人民辛勤劳动的身影,而且年复一年地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在沟道内建设淤地坝,对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坡面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效益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示范区水利局副局长崔丙伟介绍,淤地坝建设,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稳定沟坡、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淤地造田、开展水产养殖。目前,济源共规划建设大中型淤地坝27座,小型淤地坝114座,主要涉及王屋、大峪、坡头、承留、五龙口等8个镇80余村,惠及3万群众。
淤地坝建设,滋润着干渴土地,温暖着山区百姓心田,大家更加期待“高峡平湖”能够再次给予恩赐和希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