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合作社,俺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俺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近日,邵原镇花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程相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地流转后,他就在合作社干活,挖坑、栽树、收柿子、挖红薯、摘核桃,啥活都能干。
程相军口中的合作社,是村里依托土地资源,与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联合成立的花语季林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设立了扶贫岗位,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很好地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程相玉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自家2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有1400元流转金;平时在合作社干活,一天还有50元工钱。他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人,方便多了。
走进合作社富硒南瓜基地,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南瓜映入眼帘,几位工人正在忙着采收、分拣、装车。基地相关负责人王世平介绍,合作社有富硒南瓜、葡萄、樱桃、核桃等30余种果品,种植面积达12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3500余亩,年产果蔬2800余吨。
他们优先安排本村12户贫困户到基地干活,每天基本工资50元,根据不同的工种,收入60元至100元不等。这还解决了周边700余名五六十岁的村民就业问题。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始壮大,贫困户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王世平说,果子成熟后,每天采摘、发货需要很多人手。2017年至今,最多的一个月支出10余万元用工费。2018年,总用工费支出80余万元;2019年,总用工费支出预计突破150万元。
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闲劳动力利用好了,就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让村民有事干,在家门口挣到钱。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政说,目前,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可以得到三份收入:第一份是固定收益,每年每户收入1000元;第二份是务工收入,每天50元;第三份是地租收益,每年每亩土地700元流转金。这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借船出海,乘势发展。合作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办了产业扶贫基地,为当地群众铺设了带贫致富路,让群众从资金、土地、就业三方面获得收益。李军政说,村里将依托合作社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原有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果蔬采摘产业,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记者 张佩佩)
资源紧缺与资产低效闲置并存的问题,不同程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2025-07-03在济源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总有平凡却动人的故事悄然发生。多年来,李世纪、杨素琴、李霄扬一家三口以无偿献血的方式,持续传递着爱心与希望,展现着“热血传承”的温暖,书写属于他们的大爱篇章。
2025-07-03喀什的精彩是从下午开始的。躲过骄阳的毒辣劲儿,祖国的西大门鲜活起来。走过街巷,没有人能抵抗住空气中弥漫的香味:烤包子在馕坑里变得金黄,馕坑肉和架子肉泛着油光,缸子肉在茶缸里冒着醇香,还有大盘鸡、手抓饭、烤鸽子、烤肉串……一路上属于南疆的特有味道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2025-07-03示范区党工委十次全会暨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即将召开,7月2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就全会有关文件征求市级老同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民营企业家及新业态人士的意见建议。
2025-07-037月2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主持召开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部分篇章,研究相关工作事项。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