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合作社,俺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俺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近日,邵原镇花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程相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地流转后,他就在合作社干活,挖坑、栽树、收柿子、挖红薯、摘核桃,啥活都能干。
程相军口中的合作社,是村里依托土地资源,与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联合成立的花语季林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设立了扶贫岗位,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很好地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程相玉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自家2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有1400元流转金;平时在合作社干活,一天还有50元工钱。他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人,方便多了。
走进合作社富硒南瓜基地,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南瓜映入眼帘,几位工人正在忙着采收、分拣、装车。基地相关负责人王世平介绍,合作社有富硒南瓜、葡萄、樱桃、核桃等30余种果品,种植面积达12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3500余亩,年产果蔬2800余吨。
他们优先安排本村12户贫困户到基地干活,每天基本工资50元,根据不同的工种,收入60元至100元不等。这还解决了周边700余名五六十岁的村民就业问题。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始壮大,贫困户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王世平说,果子成熟后,每天采摘、发货需要很多人手。2017年至今,最多的一个月支出10余万元用工费。2018年,总用工费支出80余万元;2019年,总用工费支出预计突破150万元。
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闲劳动力利用好了,就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价值,让村民有事干,在家门口挣到钱。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政说,目前,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可以得到三份收入:第一份是固定收益,每年每户收入1000元;第二份是务工收入,每天50元;第三份是地租收益,每年每亩土地700元流转金。这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借船出海,乘势发展。合作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办了产业扶贫基地,为当地群众铺设了带贫致富路,让群众从资金、土地、就业三方面获得收益。李军政说,村里将依托合作社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原有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果蔬采摘产业,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记者 张佩佩)
10月10日,记者从示范区财政局获悉,1至9月,济源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项目68个约4.1亿元,涉及民政、教育、农业、住房、交通等民生领域,惠及群众62.4万人次。
2025-10-13“亩产达481公斤,产量喜人!”“很激动,又是一个好收成。”……近日,由示范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检疫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组成测产团队,深入五龙口镇碧溪种植家庭农场,对百亩高油酸花生示范田开展现场观摩与测产。
2025-10-13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2025-10-13近日,示范区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聚焦科技创新,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发力,助力示范区打造产业强市、创新高地。
2025-10-13假日经济是观察消费市场的“温度计”,更是丈量经济活力的“标尺”。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