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孩子们在文化城东广场观看济源科协展示的机器人。
现场科普农业科技成果
济源网讯(记者 王兴辉 文/图)“这么小的机器人,还能歌善舞,太萌了!”“短短几分钟就能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台灯”……9月18日上午,2019年济源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在文化城东广场举行,现场各种高科技产品引来市民连连赞叹。
2019年济源全国科普日活动由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科协、教育局、科技局、农牧局和卫计委联合主办,主题是“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该活动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
活动现场,一架航模飞机腾空而起高速运转,在空中展示多种高难度飞行动作,引发现场参观人员阵阵欢呼。除此之外,现场一个个展台前,各种科普知识展与科技创新企业成果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成果展、机器人展、高科技3D打印展、科普知识有奖猜谜活动、农业科技成果展等主场活动让市民应接不暇,纷纷争先恐后地上前观看、体验,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本次活动将农业科学、智能机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把当今前沿科学、新技术及高科技成果搬到现场,展示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于一体的科技展品,为市民打开了解科学的大门。
据了解,自2004年开始,我市已连续15年成功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该活动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济源规模大、覆盖广、参与人数多、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济源进一步营造了“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促进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这些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济源锦田种苗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培忠告诉记者,6年前他刚踏入花卉制种行业时,公司种子产量上不去,质量不稳定,农户得不到稳定的收益,企业没利润,客户还不满意。后来,他们从技术上寻找突破,多次向中国农科院花卉所咨询花卉授粉技术,向河南农业大学老师请教如何解决蔬菜育苗环节难题,并引进技术人才,以科技理论指导生产,让各个生产环节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这才使企业逐渐步入了正轨。目前,该公司生产、试验品种有40余种,先后制定了4个河南省地方标准,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创新增效的路子。“这让我们越发觉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唯有创新引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张培忠说。
据悉,济源将以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契机,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活动实效,扎实开展科普活动,推进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在济源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以此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原标题:2019年济源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举行 展示科技创新魅力引领全民科普热潮 )
示范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后启动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红色山洪灾害预警,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强化指挥调度,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全力织密防汛“安全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2025-07-097月8日,记者在梨林镇安村采访时,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画面映入眼帘。
2025-07-09蝉是知了的若虫期,在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蝉猴”“泥牛”“知了猴”……不少地方更是将其作为一道独特的美食。
2025-07-09缤纷暑期 孩子们在济水街道暑期少年宫学习。 2025-07-09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迅速调度防汛工作,强调要高度警惕、科学应对,严防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毫不犹豫转移可能有风险的群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