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高昂“龙头”助力脱贫攻坚

2019-08-08 09:5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学慧

何素粉是梨林镇沙后村的贫困户,曾经为生计发愁的她,通过龙头企业联镇带村项目,来到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工,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淡季时,她还可以去城里打零工,每天能挣50元。有了稳定收入后,生活越来越好。

据介绍,丰之源与济源农商银行、相关镇、贫困户签订了四方带贫协议,与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年给予带贫贫困户不低于3000元的固定收益。愿意来上班的贫困户,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龙头企业联镇带村,是我市的扶贫新创举。我市立足于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产业覆盖率较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带贫能力弱等问题,引导镇、村发展扶贫产业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就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产业项目市场化、利益联结制度化、资金使用规范化、脱贫成效长效化。

通过科学论证,我市从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严格筛选扶贫企业,把产业扶贫项目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并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我市在项目选择上坚持“四条原则”,一是有固定收益,即与龙头企业合作,确保产业项目有固定收益,且收益能够持续增加;二是反担保,即龙头企业签订承诺书,将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作为债权抵押物依法进行抵押登记,为政府投入提供反担保,确保资金安全;三是可退出,即明确合作期限,合同到期后,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双方意愿,可选择续约或退出扶贫项目;四是保本金,即合同到期后,若双方不再合作,龙头企业归还本金,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根据上述原则,我市确定了阳光兔业、瑞星农牧、丰之源3家龙头企业发展联镇带村项目,龙头企业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标准为合作方提供固定收益。

具体实施中,我市把利益联结作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强化龙头企业与镇、村、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产业项目收益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我市制定了《济源市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产业扶贫项目每年产生的收益由各镇政府根据产权归属、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情况进行统筹分配和管理,镇、村两级逐级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使用方案做实做细。同时,结合镇情、村情,镇、村因地制宜设立与贫困户相适应的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护理员等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对失能人口或没有种地意愿的贫困户,可以将承包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统一流转给专业合作社。这样可以为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提供保障。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通过利益联结、以产带需,带动贫困户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贫困户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形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增加收入。

在保障投入的同时,我市还全面加强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利益联结、收益分配使用等方面制定一整套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2019年,我市向3家龙头企业注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452万元,为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硬”支撑。

阳光兔业是3家“联镇带村”龙头企业之一。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利用扶贫基金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让贫困户实现“旱涝保收”。截至目前,企业先后支付资金240万元,在大峪、坡头、邵原、下冶等6个镇帮扶贫困户400户、带贫1200人。

“可以说,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双赢。”市扶贫办有关人员介绍,“联镇带村”扶持了龙头企业,壮大了特色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巩固了基层政权,保障了贫困户就业,实现了扶贫产业和贫困户就业联动发展,从根本上避免了2020年脱贫攻坚特殊政策退出后形成“断崖”效应,切实保障了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获得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这种模式可以使贫困户(包括边缘户在内的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劳动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有效防范贫困户返贫,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济源日报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