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农业机械化 农民乐开花

2019-06-11 09:24:50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学慧

卢耀强在车斗里拢麦

济源网讯(济源晨报记者 王兴辉 文/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篇流传至今,让现代人知道了千年前农民收麦的辛苦。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如今的农民又是怎样度过麦收时节的呢?

卢耀强站在地头,看着麦田里轰鸣的收割机。麦浪翻滚,金黄的麦子经过收割机,麦粒进入机舱,麦秸整齐地撒在了地里。“快,一会儿就完。”6月10日,在轵城镇良安新村,卢耀强一家正忙着用铲车把收割机收出来的小麦往大货车上装运,颗粒饱满的小麦在阳光下翻滚着金黄色的麦浪。“一车能装15吨左右,早上已经往收粮点运4车了。”卢耀强拿帽子扇着风,开心地说,“我家承包了村里100来亩地,一天就能收完,这几天全部卖到收粮点去。机械化作业既省心又省力,真是太好了!”

今年40岁的卢耀强现在都还清楚地记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每到麦收学校还有“麦假”,在城里上班的大人也纷纷请假回家收麦。“夏忙不算忙,麦忙累断肠。”卢耀强回想起从前麦收的场面,苦和累涌上心头。“以前收麦,天大的事儿都得往后放一放。要靠人、牲口以及犁、耙等农具,每天干完活儿累得腰酸背疼。”卢耀强说,“到了收麦时节,一家老小全员出动,所有的麦子都用镰刀割,然后摊场打麦.收完麦子需要1个月,起五更打黄昏,把人累得够呛!”

“人怕麦收,牛怕秋头。”这句农村俗语说的是过去收麦子辛苦。“麦子熟得急,一晌午就熟,秋一时麦一晌。麦收季节天气变化无常,为了及早把麦子收回家里,避免坏天气带来损失,人们不得不加紧收打晾晒,劳动强度很大。过去用人力的时候,白天晚上连轴转,麦收是农活里最累人的,过个麦收季,人脱一层皮,所以说人怕麦收。现在好了,联合收割机往地里一走,大家就可以往家里运小麦了。”卢耀强说。

卢耀强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土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如今赶上了机械化收割麦子的“快车”。“年轻时做梦也没有想到,农民种地可以这么省劲儿。要是前些年这个时候,我早就慌着收麦子了,可如今,儿子让我安心在家看孙子。本来我还寻思着能不能到地里帮帮忙,可现在镰刀、木杈……这些熟悉的工具都‘退休’了,我这个老农民也快要‘失业’了!”老卢风趣的话博得大伙儿一阵欢笑。

打麦场、扬场、簸箕……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麦的一些农具和用语逐渐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东西。科技的发展让千百年来的农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亩地三五百斤的产量已不复存在,现在怎么也得一千一二百斤!”卢耀强说,即便是长势差一点的小麦,也能有这个产量,优良的种子为小麦的高产优质打下了基础。

行走在玉川大地上,感受到的不仅是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的愉悦。农村“三夏”大忙,一去不复返了。“在小麦的夏收作业中,各种农业机械粉墨登场,使得劳动力数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都大大变小、缩短,抢收抢种的紧张感已经不存在。”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济源晨报记者,今年我市将有1052台联合收割机、5832台播种机械、3500台大中拖拉机参加“三夏”会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