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思礼 > 正文

思礼清明会上人如潮 传统文化远流长

2018-04-07 00:00:00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

会场人流如潮

又香又脆的炸菜角

火爆冰淇淋

  济源网讯(记者 何岛)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看手工艺人用糖绘就栩栩如生的动物、买一把春天挖野菜的传统农具、赏新鲜上市绿色生态菜蔬、咬一口炸得又酥又脆的麻糖,带给你“舌尖上的享受”……思礼镇一年一度的清明会又开始了。

  4月6日,记者在思礼镇卢仝街上看到,各色商贩早就如约而至,唱戏的搭了高台,炸菜角的支好了铁锅,表演杂耍的摆好了摊子。套圈的、打气枪的都划好了地盘。十里八村的人冒风雨前来,逛庙会、品美食、听大戏、购买传统农具,体验原汁原味的古会风情和传统文化。

  思礼清明会,源于唐朝,因“茶仙”卢仝常于清明时节在故里交友煎茶,逐渐兴起,是过去济源乃至怀庆府最大的庙会,每到此时,人流如潮,万头攒动,人们赶集踏青,登高祈福,延续千年。

  80岁的黄玉华老人是梨林镇人,至今她还记得小时候去清明会的情景。“我娘家是承留镇的,离会场不太远。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小姑娘早早地就约好去逛清明会,”黄玉华说,给家里去世的老人上坟之后,她就跑着去叫小伙伴。几个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走多远都不觉得累,买个手帕、戴支头花,高兴得很。

  清明会以前多半售卖农具、木料等生产工具,现如今逐步发展为售卖服装鞋帽、日用百货、食品小吃等的商品大市场。

  家住轵城镇的王文忠就见证了这一改变。“十多岁开始,我就和父亲学习打铁、卖各种农具。起初几年总是供不应求,但这几年,只有少数人买个小铲子小锄头挖野菜用,以前一个小锄头几毛钱、几块钱,现在得二三十块。”说起清明会的变化,他有些感慨。

花卉盆栽

手工织布

  如今清明会,一街两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卖吃喝的一堆,卖穿戴的两排,卖盆栽树苗的被挤在人行道上。拨浪鼓、自拍杆、虎头鞋、绣花帽、活鱼、大虾、古玩字画……。上会的各取所需,逛一圈,都是满载而归。

  炒凉粉、炸麻糖、蒸青团、豆沙粽子要拌蜂蜜,凉皮子要多放辣子,吃得一堆人唇齿生香,红瓤绿皮西瓜新鲜多汁,让人忍不住想买。年轻人卖冰淇淋,生意火爆音响火爆劲舞更火爆。让人听得馋虫翻滚,看得让人嘴舌咂吧。

  会场上几道街围得水泄不通,吃饱买足,人群开始分流。老人们拜一拜卢仝、逛一逛石榴寺,坐下来听会儿戏。年轻人则沿着步道,登高踏青。

  大姑娘小媳妇,趁着春日暖阳,脱了冬衣,换上春裙,三五成群叽叽喳喳,老头老太太领着孙子提着筐。市民们在祭祀先人之时,也感受着清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