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9:4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惠远东大街俄式建筑
惠远古城一角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和惠远古城陈列馆馆藏文物
游客在薰衣草庄园拍照
当历史的碎片和岁月的印记撕开伊犁州的过往,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经历过的苦难、洒下的血汗一点点还原,苍凉壮烈的气息扑面而来。
早上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神秘“草原石人”、从波马古墓出土的镶满红宝石的金器、全球仅存两件的元青花凤首扁壶之一……最叩击心灵的,是记载着这片土地重重劫难的文物和文字。从馆内展示的“伊犁九城分布图”得知,伊宁原名宁远,取“边疆安宁永远”之意。九城远远相望,互为犄角,共同维护伊犁的和平稳定。
从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到清代的伊犁将军府,屯垦戍边、畅通丝路、民族融合,给伊犁定下了团结繁荣的基调。但每一次随着中央政权的飘摇,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也会随之发生战乱。为了维护一方安宁,无数人在这里洒下血汗和泪水。近代最为人称道的湘江夜话,一头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新疆,勘察国防情况,一头是怀“天地正气”的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在展厅每走几步,都有许许多多“林公”“左公”的力量在传递。
离开博物馆,我们驱车到惠远古城。
惠远是乾隆皇帝赐名,意思是“恩德惠及远方”,寄托着清朝政府对多民族统一和谐的愿景。这里是清代伊犁将军的驻节地,也曾是清政府在新疆的军政中心,为伊犁九城之首。街上至今还留有一座老宅,当地人称“旗人院”,是八旗子弟兵丁的住所。整个建筑其实是典型的四合院,大门口的撇山影壁各有一副对联,一副有损不可辨识,一副上面写着“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主房五间,蜡像还原了一家人温馨生活的美好场景,小巧的院子后面还有个花园。
“古惠远,市如潮,人如流,茶楼酒肆,笙管齐鸣,歌女浅唱,优伶高亢,热闹一时。古惠远,楼台亭阁,水波荡漾;庙宇寺门,香烟缭绕;果园廊前,花事正盛;鱼游于清池之中,燕飞于画梁之上,真有一番塞外春光。”伊犁将军府内的展室记载着前人的描述。
伊犁将军府是古城的核心景观,议事厅书房里的《西域图志》承载着前人对新疆治理的理想抱负。展室内的枪炮、刀剑、弓弩、官印、文书等引人魂穿那些治疆的热血男儿。乾隆年间惠远城有九所学房,晚清时期惠远城还办过一所俄罗斯学校,培养俄语人才。但烽烟中断了如此胜景,伊犁将军府院内夯土城墙残留着沙俄出兵侵占伊犁时古城被毁的斑驳痕迹。最惹眼的是院里的一对石狮:毛像绵羊、耳朵像兔子、尾巴紧贴屁股,一副哈巴狗的模样,据说这是石匠在表达对晚清政府软弱无能的不满。古榆和字迹漫漶不辨的古碑也在无声述说着沧桑历史。一次次的炮火下,民国财税官员谢彬笔下“文酒风流,盛极一时”的“小北京”最终成为国家边地,沦为一个小镇。
登上钟鼓楼,古城外无边良田接着远山,天山下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如今已是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夜宿霍城清水河镇,这里有著名的解忧公主薰衣草庄园。远嫁乌孙助汉王朝实现统一大业的解忧公主如今被赋予了浪漫的紫色香味。在这时和岁丰的太平人间,刀光剑影成过往、鼓角铮鸣也消散,而岁月始终记得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文/图 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7月9日发于新疆伊犁霍城)
责任编辑:克盈盈
社会民生2025-07-11
社会民生2025-07-11
济源要闻2025-07-11
济源要闻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