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10:1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在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记者 郑海波 摄
济源网讯(记者 郑海波)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在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回答有关提问。
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副书记李哲,示范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孔庆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福迎回答有关提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红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史秉锐在作主题发布时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我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部署和把济源纳入郑州“1+8”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拉高坐标、奋勇争先,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新的历史篇章。
史秉锐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十年来济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是坚持聚焦发展主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十年来生产总值接连突破500亿、600亿、700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达104515元、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9.1亿元、实现了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人均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济源生产总值增长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70.6元、居全省第二,不仅为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全年红”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济源未来长远的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持续在产品、业态、管理、服务、制度、机制等各方面创新上求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制氢储氢、碳捕集工程等未来产业,抢跑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卫星、3D制造、光电材料等新赛道,争取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积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产城融合格局加快构建,正在向着建设豫西北创新高地、新材料工业强市、现代旅游强市的目标迈进。
三是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始终按照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目前城镇化率达68.17%,城乡一体化程度超过8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1.99∶1缩小到2021年的1.7∶1。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先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居全省第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20.19%。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劳动力全员免费技能培训,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全民参保登记,各项社会保障标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动力得到新增强。积极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持续探索、先行先试,承担的30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成果丰硕。圆满完成示范区机构改革,全面开展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推动镇(街道)放权赋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每千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达114.97户、居全省前列。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86.3亿元、增长61.3%,总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二,外贸竞争力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第八,落地全省首个外向型经济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美丽济源展现新面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和美丽济源良好形象的发力点。高标准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执法行动,涉及黄河干流的环境问题全部清零,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河口水库建成投用。积极推进“双碳”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全线贯通投用,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老百姓普遍感受到,济源的天更蓝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生态资源优势逐步显现。
六是坚持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坚定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现代化济源建设的主战场上比学赶超、担当作为、贡献力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全市无访村(社区)、无访企事业单位达标率分别为92.4%、99.8%,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有困难找党员”党建服务品牌全面叫响。统筹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和清廉济源政治生态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现代化济源建设保驾护航。
史秉锐最后说,回顾十年历程,济源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定向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展望未来,济源呈现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73万愚公儿女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为河南实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贡献济源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济源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党群连心工程”等问题积极提问,史秉锐、庄建球、李哲、孔庆贺、罗福迎用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逐一认真作答。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以及济源主流媒体等3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责任编辑:陈亚楠
济源要闻2022-09-30
现场直播2022-09-30
社会民生2022-09-29
社会民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