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济源网

马村酥梨再丰收 新品种走俏市场

2022-09-07 09:47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

酥梨再迎丰收季,又是一年喜悦时。当前,五龙口镇马村酥梨已到盛果期,2000余亩酥梨基地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300多户村民每天一大早扎根梨园,穿梭在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梨树间采果、装箱、打包、运输……

  沙壤土培育 酥梨口碑好

  在济源,提到酥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村酥梨。每年马村酥梨成熟时,正好“撞上”传统佳节“中秋节”,因此成为市民争相购买的送礼佳选。

  据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司春明介绍,五龙口镇马村拥有50多年的种梨经验,种梨技术和产业发展日趋成熟稳定。

  “我村在沁河滩边上,土壤成沙土性质,非常适宜林果种植,种出来的酥梨汁甜爽口、个头均匀、水分大,再加上我村种梨时间较长,梨农有着丰富的管护经验,因此,每年在天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出来的酥梨产量和质量都非常有保证。”司春明自信地说。

  司春明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气时晴时雨,还算不错,马村酥梨迎来大丰收。“今年预计收获酥梨1000万斤以上,比去年产量高很多,大家都很开心。”司春明笑着告诉记者,“我村的酥梨不愁卖,重在走量,价格不贵,两元钱一斤,很实惠。这不马上就要中秋了,每天有很多市民和外地客商慕名到我村购买酥梨,别提多热闹了!”

  据了解,目前,马村酥梨收获近三成,销量200余万斤。

  送货奔波忙 钱袋鼓囊囊

  好口碑带来好销量,好销量敲开增收门。眼下,马村酥梨的口碑不仅只在济源唱响,还在外地备受青睐。

  9月6日一大早,梨农杨根有便招呼上亲朋好友及工人急忙赶到梨园里摘梨。

  “今天沁阳有个熟客订购了50箱梨,我得给人家送过去,这一趟能挣2000多元。”杨根有说,虽然路途远,但品质绝不打折,当天采摘当天送。对待回头客,杨根有非常有诚意,他挑选色泽金黄、个头均匀的酥梨打包装箱,确保产品到达外地消费者手里时,依旧新鲜。

  司春明介绍,目前马村酥梨已经“敲开”郑州、焦作、洛阳等外地市场。下一步,村里计划通过网购平台把酥梨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济源的优质农产品。

  种植新品种 增收辟新径

  一直以来马村主打酥梨,近两年又引进了新的梨品种,有红香酥、皇冠、红梨等,新品种占地约200亩。

  为什么要种植新品种,司春明和村民是这样考虑的。“我村的酥梨因为具备较好的品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说不耐储存。国庆节、春节等节日,顾客如果想吃我村的酥梨,会因过季而无法购买,因此我们决定引进耐储存的红梨系列品种。”司春明说。

  李斌是马村率先种植红梨的梨农之一。他种植了2亩红梨。

  9月6日上午,李斌的酥梨基地有十余名工人正忙着采摘酥梨,他则抽空去红梨基地转了一圈。看着被果实压弯的枝条,李斌开心极了。

  “你看这果子多大,一个得有一斤,现在就能吃了,国庆节是盛果期,到时将开园采摘。红梨比酥梨高出近一倍的产量,一亩地能收上万斤。”李斌一边介绍一边从树上摘下几个红梨递给身边的人品尝,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

  李斌补充道:“红梨采摘后妥善储存可以放置两三个月,甚至到春节时,还能吃上红梨。”

  新技术加码 酥梨身价增

  除了看重红梨的好产量和好品质,新技术的加持更坚定了李斌发展酥梨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李斌介绍,他今年收获的是“富硒+益生菌”酥梨。据了解,马村酥梨基地是济源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之一。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济源市农科院技术人员指导李斌及部分梨农使用富硒药剂,增加酥梨营养价值。

  另外,李斌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接触到了益生菌技术。综合考虑之后,他决定“双管齐下”尝试用新技术提高酥梨的品质。

  “有饮料厂购买了我的酥梨,尝过之后说口感比以往的更好,看来科技种植确实能提高产品品质。”李斌开心地说。

  经过多年摸索,李斌的梨树一年比一年旺,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梨树有习性,要善于观察,精心管理。顾客也要用心维护,提高产品品质就是对顾客的交代。”李斌表示,今年他在包装上做了更改,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给产品增添了魅力。接下来,他将根据不同的品种将产品等级划分,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各消费群体。

  酥梨进市区 销路广覆盖

  中秋节到来之际,为了方便市区居民购买,五龙口镇政府携手示范区住建、城管等部门帮助马村酥梨进城,设立济水大街济钢丹尼斯东侧、文化路世纪花园门口、文昌路南街集贸市场东门口、天坛路商业城东门口等8个马村酥梨直销点。

  9月6日,司春明和几位村民代表一起将8个直销点搭设到位。“明天下午各个摊位上就有酥梨了,这样市区的朋友就不用大老远跑到村里购买了。”司春明介绍,目前马村酥梨销售主要以零售、团购、批发为主,“大大小小的客商一年比一年多,很多是开货车来采买,零售的也不少,平均一天几万斤往外出,不愁销量。”

  司春明满是汗水的脸上笑容灿烂。他说,马村酥梨不仅是村里的致富产业,还是全体村民团结一心的致富纽带。

  司春明表示:“下一步,我村的梨还要从品质上下功夫,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引进更多梨品种,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让‘马村酥梨’这一招牌越来越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记者 王莉)

责任编辑:克盈盈

视频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