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10:0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
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也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紧盯产才融合关键点,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强化校企合作,优化育人模式,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同频共振,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校企合作 为企业添“智”提“能”
7月21日,记者走进豫光锌业有限公司化验中心,化验员李知远正在对液体样本进行化验、检测。“我们液体组每两个小时对样本进行一次检测,确保数据准确,这样产品质量才有保障。”李知远说。
2021年,李知远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到豫光锌业有限公司上班。他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化验员。“企业为我搭建了平台,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我要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知远说。
“我们急需冶炼、化工方面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为我们培养了很多优质人才,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豫光锌业有限公司化验中心主任李艳晶说,很多优秀人才业务能力过硬,适应能力强,已经走上了技术骨干岗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实训基地等省级及以上技术研发推广平台,为企业提质发展提供设备、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依托企业建设省级示范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示范型职工培训基地等,选送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有效服务企业工艺改造和产品升级。
精准对接 围绕企业培育人才
聚焦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是济源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举措。
“我们与金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定制化培养人才,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到企业工作。”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综合科科长雷玉梅说。
企业聚才的需求,就是人才工作的切入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开设了有色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珠宝首饰设计、食品加工与技术等专业,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据了解,该校每年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人,留济毕业生近2000人,培训各类成人教育学员和技术人员2万余名,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企业需求,建立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坚持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促进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为企业发展培养优质后备人才。”雷玉梅说。
人才聚,企业兴,产业旺。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不断拓展产教融合广度,挖掘校企合作深度,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更高水平的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为重点,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人才活水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侯琪琳)
责任编辑:克盈盈
济源要闻2022-07-23
社会民生2022-07-26
社会民生2022-07-26
社会民生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