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最热点 > 河南 > 正文

一张配舱单上的开放坐标丨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

2025-10-17 09:06:45来源:河南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核心提示

  “十四五”的宏大叙事,藏在百姓的柴米油盐里。一张交通票、一纸药费单、一笔充电账……这些日常的“小票单”,是时代发展的微观注脚,更是民生福祉的温度计。即日起,本报推出“小票单里的‘十四五’”系列报道,翻开这些“小账本”,解码收支曲线背后的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生活变迁,讲述河南如何将“十四五”蓝图化作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10月16日,中豫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的配舱通知单上,中英文双语记录着这样一条中欧班列的订舱信息:班列日期10月20日,上货站郑州,下货站波兰华沙,品名新能源汽车,数量10台。

  “班列开行之初,我们拿着单据在零下20℃的天气里奔波在国外海关、铁路和货站之间,语言不通就用翻译软件,政策不明就守在门口等解答。现在我们对各项流程轻车熟路,货量也越来越多。”发货方国桥远航国际货运郑州公司负责人周媛亲历了河南首班中欧班列鸣笛启程的“从零到一”,如今,她不仅成为稳定客户,还主动担任起班列“代言人”。

  从中原腹地到开放高地,中欧班列的每一张通知单都是河南对外开放的生动见证。

  “十四五”期间,河南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开行量从“十三五”末的1215列增至2024年的3890列,年平均增长率55%,累计开行超1.6万列,开行量稳居全国前列。

  这种增长在配舱流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每天都要处理200多份配舱通知单,高峰期一天要协调500多个集装箱的装卸。”郑州国际陆港订舱组工作人员王静中说话时,眼睛始终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不停敲击着。

  配舱通知单上的“品名”一栏,悄然记录着河南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

  开行初期,河南中欧班列的货物以服装、粮食、机械设备为主。如今,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60%,回程班列则满载俄罗斯木材、法国红酒、波兰乳制品等特色商品,形成双向互补的贸易格局。对于中原老百姓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海淘”全球。

  “经过持续优化,班列运输时效较初期提升了40%,把中原腹地与世界的距离缩短至15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约35%,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年介绍。

  配舱通知单上的“目的地”变化,映射出河南中欧班列网络的快速扩张。

  2021年,河南中欧班列有8个站点6个口岸。当前,班列形成“8条图定线路+26个直达站点+9个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40多个国家、140余座城市,与8000余家境外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班列越开越多,网络越织越密,配舱通知单上的“始发地”今年新增新郑站——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今年以来,我们锚定中欧班列‘万列、千万吨’发展目标,全力推动新郑州国际陆港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07亿元,提前90天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为我省开放型物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中豫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关铁融合大监管区创新实现铁路和海关围网合并设置,使进出口货物可“一站式”办理报关、查验、清关等业务,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率和班列运行效能。

  “配舱通知单、提货单、运单……对我们来说,每一张单据传递的不仅是货物信息,背后是不断提升的履约信誉,藏着线路优化、效率提升的商业密码。”周媛对这条不断延伸的钢铁丝路充满期待,“中国制造与世界市场同频共振,我们的生意也会越做越红火!”(记者 郭北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