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尧仔炒粉”看济源城市温度
关注济源网微信
“我们专程赶来,只为吃上一碗炒粉。”“来都来了,下雨也要等待。”……近日,济源连续降雨,道路湿滑。然而,在沁园街道御驾小吃街周边,撑伞排起的“长龙”蜿蜒约30米,人们冒雨等候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尧仔炒粉”锅灶里升腾的烟火气。这碗普通炒粉的爆红,解锁了济源文旅动人的温度密码。
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张先生带着家人,专程驱车4个小时赶来。“看了那个暖心视频特别感动,趁着这个假期,我们也赶来尝尝这碗炒粉,也顺便在济源转转。”张先生说。
故事始于一场意外的约定。粉丝小米为尝一口“尧仔炒粉”遭遇车祸,店主周老板得知博主的“浪漫求助”后,当即答应暂停夜市生意,蹬着三轮车带着全套锅灶设备上门炒粉。当热油下锅的滋啦声响起,拄着双拐的小米感动落泪——这口惦记已久的味道,藏着普通人最真挚的善意。这则温情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点赞量迅速突破300万,同时全网相关信息8000余条,传递的温情价值观获425余家省级媒体关注报道,形成媒体与公众协同参与的传播矩阵,不仅让“尧仔炒粉”成为现象级热点,更让这个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御驾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爆红后的周老板每天颠锅4小时直至凌晨,仍坚持一人一锅现炒;为让更多人尝到味道,他主动开启“每人限购一份”模式,拒绝插队加单;面对全网追捧,他低调推荐:“这条街还有很多美食。”这碗炒粉里,炒进去的是食材,炒出来的是济源人的朴实。
如果说“尧仔炒粉”是民间温情的缩影,济源各相关部门的精准对接,则让这份温暖扩散全城。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热度”,沁园街道主动对接商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一方面协助“尧仔炒粉”优化经营流程,缓解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联动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整条街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监督指导,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确保游客安全有序。“我们要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感受到济源的温暖。”沁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先军表示。
面对炒粉店前冒雨等候的人流,济源文旅迅速联动:组织志愿者冒雨维持秩序,为排队等候人群送雨衣、为外地游客送土馍、冬凌草等“暖心礼包”。在“尧仔炒粉”的带动下,整条小吃街的人气明显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游客驱车9小时打卡炒粉,在尝到味道后直奔王屋山景区,在《黄帝祭天》的演绎中触摸文化根脉;有的游客在小吃街饱腹后,转身去大沟河省级宜居宜业乡村建设先导区体验露营乐趣,或是前往大峪桥沟石榴基地自助采摘……
这个假期,从市区到景区到街巷,贴心举措无处不在。济源文旅集团在王屋山景区与冒雨游览的游客约定,可以在节后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再次重游;新一批智慧讲解设备成了“随身导游”,智慧服务让体验更舒心;在济水之源,身穿汉服的游客能免费乘坐轨道火车……
这个假期,济源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尧仔炒粉”的烟火气里隐藏着城市温情,王屋山的云海间氤氲着道教文化,乡村的田埂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文旅服务则将这些美景串联成最实在的体验游。正如网友所说:“我们追捧的不仅是炒粉,更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