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公安:名师帮带育尖兵

2025-09-23 09:3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通过师傅传授的资金查控模型,我们精准锁定了涉案9000万元的地下钱庄,让嫌疑人感叹警方‘比会计更懂账本’!”近日,示范区公安局经侦大数据应用工作室民警冯磊向记者展示其参与侦办的跨境非法经营案成果。这份成绩背后,是示范区公安局创新推出的“名师带高徒”人才培养计划——以系统化育人体系破解基层警力“本领恐慌”,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三级联动破局:从“单打独斗”到“体系作战”

  面对犯罪手段智能化升级,基层公安在经侦数据分析、视频侦查等领域面临人才青黄不接困境。示范区公安局党委牵头构建“一把手牵头、政工统筹、警种主导”三级联动机制,将人才培育从“零散推动”转为“体系作战”。

  据介绍,示范区公安局先后9次研究部署、召开4次专题推进会等,确保“名师带高徒”计划落地见效。在顶层设计推动下,政工部门制定3项配套制度,将人才培育纳入政工例会议程;刑侦、交警、经侦等11个核心警种选拔领军人才成立专业工作室,最终筛选103名青年民警与业务骨干结成师徒对子,形成覆盖公安核心业务的“传帮带”网络。

  四维教学赋能:把“课堂”搬到办案一线

  “师傅的思维导图分析法,起初像‘魔术表演’,直到我参与实战才懂‘门道’。”回忆初入工作室的经历,冯磊印象深刻。示范区公安局“名师带高徒”计划中,“理念创新+项目引领+联盟攻关+实战历练”的四维教学体系,打破传统培训“纸上谈兵”局限。

  经侦大数据应用工作室的王大伟,是全国领先资金查控模型研发者。他未用“填鸭式”教学,而是带冯磊参与真实案件:白天调取资金流水,夜间搭建分析模型,在数据比对中锁定犯罪网络“电子足迹”。这种“案件战场即课堂”的模式,让冯磊快速成长,熟练掌握前沿技术,还在多起重大案件办理中“挑大梁”。

  示范区公安局交管支队民警荆鹏鹏也受益良多。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室,他学完“责任认定五步工作法”后,牵头搭建视频快处平台,高效处置4409起简易交通事故,保持零差错。

  为破解复杂案件侦破难题,示范区公安局创新“跨工作室联盟”机制。“每个案件都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实战课堂,既能学本领域知识,又能接触其他警种办案思路。”参与民警坦言。

  精准育人追踪:为每名民警画好“成长路线图”

  “这是张皓的成长电子档案,每次进步都有记录、有调整。”视频侦查工作室带教师傅王军建介绍。2024年7月,刚毕业的张皓加入工作室,面对新领域无所适从。王军建结合其专业背景与性格,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从基础视频调取教起,引导构建侦查逻辑,再鼓励创新办案方法。

  如今的张皓,已不是当初沉默旁听的“旁观者”,而是能屡破案件,并创新“双向追踪法”的实战尖兵,他直言师傅的“精准滴灌”式培养和每周复盘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

  据悉,示范区公安局为每名学员建立标准化成长档案,电子化记录学习轨迹、任务参与及反思成果,通过定期深度对话实现“评估—培养—反馈”闭环管理。

  从单一“传帮带”到系统化育人,示范区公安局以“名师带高徒”为抓手,走出实战导向的人才孵化新路径。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培养出6名个人三等功获得者、22名个人嘉奖获得者,17名优秀学员在公安部、省公安厅专业竞赛中表现优异。

  下一步,公安部门将继续优化培养模式,让更多青年民警快速成长为业务尖兵,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锻造过硬公安铁军。(记者 王莉 通讯员 贾钧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