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文

最忆是恩师

2025-09-09 09:4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年岁渐长,怀旧之情愈浓,常常思念承留乡中的几位恩师。这种思念就像甘甜的美酒,醇厚绵长、醉人心扉。

  1986年2月底,在李根和老师的热心帮助下,经过“语数外”三科考试,我从东张转到乡中就读。屈指算来,我在该校仅求学四个多月,但就这短短的百十来天,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承留乡中不愧为当时济源知名的重点初中。入校没几天,我便深切感受到校风之优良——老师们尽职尽责,同学们发奋苦读。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还从未听过这么好的课,以至于每堂课都听得如痴如醉。但最使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各位老师对我这名异乡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最难忘:孔战国老师热心骑车带我

  记忆中的孔老师戴着一副眼镜,瘦高瘦高的,讲课幽默风趣,表面十分严肃,实则和蔼可亲。他是“文化大革命”前新乡一中的高才生,绰号“小仓库”,寓意其知识面之广。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周末放学,同学们大多归心似箭,急匆匆地骑车回家,马路上就我一个人步行去中原特钢大哥家。这时,孔老师骑车在我前面十几米处下了车。他先是把眼镜向上推了推,然后亲切地说:“来,我捎你一段。”我连忙说:“孔老师,您先走吧,我慢慢步行。”这时老师又催我:“快来,我给你捎到承留街。”孔老师的热诚帮助,我实在无法拒绝,恭敬不如从命。时光荏苒,一晃40年过去了,孔老师盛情邀请、热心骑车带我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四年前,得知孔老师不幸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也很悲痛,因为当时他仅73岁呀!我和爱人前去吊唁,阵阵哀乐中,看着老师的遗像,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又回想当年,他在班里鼓励初来乍到的我“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给各位老师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亲切话语,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动情地对其小女儿令馨说:“孔老师是我的恩师,待我非常好,曾骑车带我回家,我一辈子都难忘啊!”

  最感动:吉秋娥老师精心辅导我

  当时,吉老师教我们英语。她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个头,十分干练,对工作非常负责。不少同学都说她很严厉,但我却自始至终没有这个看法。相反,在我的记忆里,她更像个可亲可敬的大姐。

  记得每次测验过,吉老师总是来到我身旁,弯下身子,手里的圆珠笔在我的卷纸上圈圈点点,很温和、很耐心地给我讲解错题。因英语基础较差,我常常带着各种疑问去求教,每次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直到我彻底明白为止。这令当时举目无亲的我,非常感动!

  多年以来,吉老师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想到乡中,我就能想起她,还能联想起苏联经典影片《乡村女教师》中,那位收获了学生们深深敬意的瓦尔瓦拉的形象来。吉老师也非常上进,后来还到大学进修过,再后来又到高中任教多年,目前生活十分幸福。

  吉老师,学生真诚祝福您。

  最敬重:李庭臣老师真心关爱我

  李老师当年大概45岁左右,教我们政治课。他言语温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经常找我谈心谈话,对我关爱有加。老师很注重教学方法,常常结合时事案例,把干巴巴的大道理讲得鲜活生动,让我们这些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深受启迪。

  最让我们喝彩的是中招前夕,李老师连出三套政治仿真题,每套题都历经先练、后讲、补缺三部曲。他再三叮嘱同学们要将这几套试题熟背,课后又严肃地督促我好几次:“背熟了吗?”令人震惊的是,这三套题中招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堪称“撞大运”。

  参加工作后,我和李老师来往并不多。结婚时,他不知从何处得知消息,还参加了我的婚礼。我一直对老师当年的“神操作”很好奇,一次闲聊中,又旧事重提:“您当年可谓‘神奇押题’呀!我们中招政治试卷最后一道问答题您还记得吗?”李老师先是冲我得意地笑了笑,那抹笑中分明有一种自豪的意味,然后又把目光投向远方,自信地答道:“《为什么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一下子惊呆了,惊叹其用心及过人的记忆力,毕竟已过去十多年了呀!紧接着,他又掰着指头语重心长地讲道:“当时我年轻,记忆力好,教材我基本上从头背到尾。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真正读懂、读通、读透、读活教材。我能押上几道题,那是长期积累和深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你还年轻,更应该下大功夫钻研业务呀!”

  尊敬的李老师,您给学生多少关爱和温暖啊!现在回想起来,乡中老师还是个优秀集体。特别是在承留教育界有长者之风的李根和老师,虽未教过我,但在关键时刻曾多次帮助过我。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特殊的存在,引领我们穿越岁月的波涛,驶向成长与进步的彼岸。于我而言,承留乡中的各位老师便是这样一座航标。他们堪称我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其教诲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与智慧源泉。

  我常常对朋友们讲,在济源,我对承留感情最深,因为是承留乡中的各位恩师培养了我。这种情分,我始终铭记于心、感恩于怀,而且每每想起他们,也总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魂牵梦绕的乡中啊,何日更重游?

  镌刻心田的恩师啊,几时复相逢?(聂 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