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网讯(记者 史丽娜)7月24日,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关注报道了济源示范区参加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的非遗节目《黄河船工号子》。节目视频中,演员们以粗犷豪迈的唱腔、铿锵有力的演绎,将沿黄人民骨子里那股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切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磅礴力量。
节目介绍,济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河船工号子》描述了黄河船工的艰苦劳动场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调简单朴素,歌词流畅自然,演员们通过铿锵的节奏和朴实的呼号,指挥劳动、凝聚力量、抒发情感。
据了解,《黄河船工号子》是由黄河中下游的济源人民在长期的黄河人力船运实践中首创,并逐步加工完善而形成的传统民间音乐,是船工在集体的船事劳动中用来协调动作、团结力量、振奋士气的音乐口令。
节目中,一位参演人员的讲述揭开了黄河船工号子的丰富内涵:“黄河船工号子有好多种,不同的劳动场景对应着不同节奏。出沿号是把船从河里拉上岸修缮时唱的,打篷号是起风时借助风力把船帆升起来的号令,拉船号则是负重前行、非常吃力的鼓劲声……”他还在现场演示了不同号子的节奏特点,解释道,“号子讲究‘一人高歌领号,众人随声唱和’,领号者与和号者的默契至关重要。它的节奏不像歌曲那样均衡,而是跟着劳动的力道和感觉走,我们也是在反复揣摩中,才整理出适合舞台呈现的韵律。”
此次央视关注,不仅让《黄河船工号子》这一非遗瑰宝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更让蕴藏其中的黄河儿女奋斗精神得以生动诠释。
济源聚焦近两年在济进行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数据建库+分类帮扶+线下对接”组合拳,全面启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5-07-25在服务搬迁群众过程中,驾驶员郭开源面对村道狭窄等情况,始终严格遵守安全行车规定。遇到群众拿着大包小包、扶老携幼时,他总是主动帮忙。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2025-07-25这种简约温馨的步行迎亲方式,吸引群众驻足观看。他们纷纷送上祝福,称赞这样的迎亲方式喜庆环保又接地气。
2025-07-257月24日,示范区党政考察团到洛阳市考察对接工作,学习洛阳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城市更新、基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协同联动,着力推动济洛深度融合发展。
2025-07-257月24日,市政府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