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行进中国 边走边看】从风口口岸到石油之城:感受准噶尔盆地的经济脉动

2025-07-14 09:40:12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赵红媚

维吾尔族小伙凯赛尔展示外国客商护照

阿拉山口口岸边境风光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远景

克拉玛依黑油山油池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大门口

  昨夜顶着狂风过天山,赶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住宿。

  阿拉山口是准噶尔盆地的“山门”,一边是天山支脉阿拉套山,一边是夹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的巴尔鲁克山,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风在峡谷冲出,成就了其“黑风口”之名,是全国四大风口之一。

  “黑风口”名不虚传啊,一下车,衣服和头发就被风卷得在空中打结,行立困难。宾馆大门前碗口粗的地桩,大门把手别着大方木,人只能走侧门。宾馆小哥说:“阿拉山口的风从春吹到冬,今天的风在阿拉山口算是温柔的了。”

  这么恶劣的地方,口岸能繁荣吗?酒店前台维吾尔族小伙凯赛尔拿起一摞外国客商的护照打消了我们的疑虑:“深蓝色的是俄罗斯护照,浅蓝色的是塔吉克斯坦护照,光我们这一家酒店有时一天可以接待四五十个外国客商。”

  “每一个口岸都是梦远行的方向。”早晨打开手机,跳出来的第一条视频这样介绍:“阿拉山口口岸距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12千米,是集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四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一类口岸,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开拓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的连结点。”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通道之一,如今的阿拉山口已是亚欧大陆桥的“黄金第一关”,中欧班列日均16列疾驰,货物30小时直达中亚,12天贯通欧洲。

  走过中哈友谊公路,来到国门边,大风吹得人举着双手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风中立一牌,只为赞颂一棵树:榆大强。上面介绍,2015年春,阿拉山口一场大风飞沙走石数目不停,国门旁新载榆苗大部折损,死伤殆尽,唯有一株立于顶风口,挺立不折。2018年秋,一场14级的大风撕碎哨所铁皮屋顶,榆大强的主干终被摧折,树皮皲裂如龙鳞翻卷。但榆大强恢复元气后数条新枝破疤而生,枝叶倔强刺向苍穹,一学者见此写下“干偃而魂不立,青志凌霄——应表字‘偃青’”,又得表字“偃青侯”。

  国门景区的区间车司机指着巴尔鲁克山说,他们称这座山为“英雄山”,只因上面有“风口第一哨”。

  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风口,风雪来时哨兵们只能手脚并用才能前进。狂风一起,飞沙走石,不但人巡防困难,连汽车也有被刮翻的危险。

  说完,他转身一指,一旁路边车辆成龙,那是进出口货物在排队。

  出了国门不远,正好遇到中欧班列在整装待发,回望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依然难以相信这样的美丽和繁荣居然和严酷的环境融为一体。

  原本一线难行的天山以北古丝路现在已经被省道、国道、高速连成的交通网取代。我们走国道去克拉玛依,几个小时都在加了彩的黑独山一样的群山中穿行。这群山山头黑,山体间或有青、绿、红、紫、赭,山脚往下延伸,满谷是绿松石颜色打底,山荒草细,牛羊鲜少。下山处豁然开朗,山远云低,旷野辽阔,那是准噶尔盆地了。

  掠过草原、湖泊和道路路边一眼望不到头的向日葵,磕头不停的抽油机越来越多,克拉玛依到了。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中是“黑油”的意思,这里的黑油山如今已经成为了景区。

  这个被称为我国“最富裕”的黑油山并不高大,整个山丘是疙疙瘩瘩的黑灰色凸起,那是原油长年外溢结成的沥青丘和风吹来的砂石融为一体形成的罕见地质奇观。山上一个个油池内黑油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有泡泡从中间部位吐出,随人在旁边蹦跳会变大变多,煞是有趣。

  “这可真是富得流油、美得冒泡。”旁边一位游客边给女伴拍照边打趣说。这些油池里的油质是珍贵的低凝油,凝固点甚至低到零下70℃,据传成吉思汗西征路过此地时就是靠烧这黑油取暖过冬的。

  以前有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意外来到这个地方,发现这里不断涌出黑油,取出的油抹在车的轴承上能够减少噪音。于是老人就在这里定居,每隔一段时间就带上黑油骑驴外出交换生活用品,黑油山慢慢出了名。现在一个油池边还有老人的塑像。

  站在黑油山四望,只见远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很难相信60多年前这里是寸草不生、虫鸟不至的荒戈壁。

  在市区“大油泡”广场,市民在散步,旁边一片金灿灿的向日葵丛中有人在拍照。妞还在用手机听黑油山景区的介绍,那些住地窝子、吃水靠从远处河里拉的历史好像遥远的故事。“她是一位在共和国的石油工业版图上开疆拓土的英雄!她是一位为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壮大与新疆的整体发展无私奉献的英雄!”克拉玛依担得起这个评价,那些建设者,就是这座城市无形的群雕。从阿拉山口口岸到克拉玛依,肉眼可见的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底气。

  外一篇

  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之游

  祖国西北部的大地多色彩,自进入甘肃以来,一路丹霞山不断,今天要去的克拉玛依世界魔鬼城也是红黄相间的彩色丹霞。

  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像巨大城堡废墟一样的雅丹地貌,荒芜又神秘。除了稀稀拉拉低矮的红柳和梭梭草,几十米高的山丘就这样赤裸裸地立在天地之间。

  “孔雀迎宾”“犀牛望月”“泰坦尼克号”……被风和岁月雕刻得奇形怪状的彩丘被人冠以形象的名字。

  一车车人下来,只需要转过几座二三十米高的彩丘,游人稀少处,世界马上安静下来。回头看,峡谷之外,远处被洪水冲刷的痕迹赫然可见,处于低处的小丘仍保持着水中岛屿的样子,亘古寂静。

  阳光下彩色岩层清晰可辨,从一座座巨大的山丘中走过,好像走在时间的褶皱里,岩板上岁月雕刻的纹路像远古时代的神秘文字,而岩层中的小洞是大耳朵跳鼠的家。这里出土过亚洲大陆第一具翼龙化石,也是《七剑下天山》《卧虎藏龙》《无人区》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地。神秘、遥远,灵动、潮流,都属于这里。

  除了魔鬼城这个地质瑰宝,这里还有两大宝:石油和金丝玉。捡石头是来克拉玛依的一大乐趣。

  我们驱车往克拉玛依的艾里克湖驶去,烈日下依然可以看到戈壁滩停着一些外地牌照的车,附近是捡石头的游客。“捡到宝石了吗?欢迎河南的朋友来新疆捡石头!”路过的新疆阿达西热情地向我们喊道。

  “艾里克”在蒙古语中是“酸奶”的意思,湖水发白,带着腥味,河岸边的死鱼个头硕大,仅头就有两个巴掌大小。岸边的石头五彩斑斓,捡一会儿漂亮石头,隔岸看一会儿魔鬼城,阳光斜了下来。默默和克拉玛依告别,该赶往下一站布尔津了。(文/图 本报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7月12日发于新疆阿勒泰布尔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