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抢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AI+冶炼”引领企业智能化升级
关注济源网微信
堵渣机精准锁定喷涌的渣口,自动行车高效穿梭运送物料,AI配料系统瞬时生成最优方案……5月15日,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一厂车间,一幅人机协同、智慧赋能的图景映入记者眼帘,智能化的浪潮正激荡出新时代工业的铿锵回响。
在冶炼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老把式”王三全按下了堵渣机按钮。当铜堵头精准嵌入渣口时,他不禁感慨:“以前在老熔炼厂堵铜眼,全班人马挥着大锤作业,热渣溅到身上会烫伤。现在机器人十分精准,一分钟能完成过去十余人花费数十分钟才能完成的高危操作,真是太神奇了。”
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底吹炉下料口智能捅渣机器人项目,将彻底终结炉前工的“烤验”。这台耐高温机器人投用后,可24小时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替代人工完成捅渣、清渣等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不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更保障了工人的作业安全。数据显示,智能化设备投用后,相关岗位劳动强度降低了70%。
人们对冶炼行业的固有印象,与算力中心这样的前沿设施截然不同。其原因是现代化的冶炼企业正在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型。在班组培训中,生产技术科科长高一轩正在向大家介绍名为“智慧AI小管家”的智能体。只见他输入一个问题,对话框显示“答案正踩着风火轮飞速赶来……”然后迅速给出一个回复。高一轩告诉记者,目前人工智能火遍全球,他们也利用开放引擎搭建了一个智能体智慧学习平台,培养了一个“冶金专家”,解决大模型在专业垂直领域知识欠缺的问题,可以将班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企业文化等内容输出,还可以出题考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点评,并且可以切换近100种不同音色语调,他一边说一边将语音切换成不同的方言……
“智能化配料,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工艺员葛兵兵说,以前配料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配料员反复计算,才能确定配料的比例。如今,繁琐的配料流程变成“一键配料”。工人只需要把想要的结果输入,AI配料系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库存物料进行计算,给出最优的配料方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软件,还有很多智能硬件设备已经走进班组。去年以来,自动行车开始在极板工段投用,大修中的智能机器人“圈粉”不少,新建的底吹炉下料口智能捅渣机器人项目有序实施。此外,该公司技术人员还在尝试研发激光取样项目。
“激光在线检测可在3分钟之内完成球料检测,中控可根据实时球料中各成分对氧化炉炉况及球料波动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调整,进一步稳定处理量及沉铅率,降低人工取样的风险,避免热渣喷溅等因素造成人员伤害。”冶炼一厂厂长李恒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持续研发、引进更多的智能化项目,推动传统冶炼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让更多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智能化生产的操控者和管理者。
站在新征程、新赛道上,豫光集团将驱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全球首条铅冶炼智能化示范线建设、各类机器人的冶炼场景应用……一系列“硬核”成果,彰显着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破茧重生的磅礴力量。(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