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营商环境激发更大发展活力】示范区持续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关注济源网微信
济源网讯 (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屈兴) 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精准追溯、精细监管、精确决策”为目标,探索实施“智慧+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切实以“智能”提升“效能”,持续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深耕管理“责任田”,让责任“跑”在风险前。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锻造了一支守初心、担使命、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执法队伍,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强化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立负责人全面负责和安全总监、安全员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工作,有效推动了企业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律转变。
织密智慧“监管网”,让监管“跑”在风险前。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升级改造智慧化济源96333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给电梯维保装上“智慧心”,在全省率先试点电梯无纸化维保工作,探索应用“互联网+维保服务”,实现电梯维保过程信息化、规范化、可视化。聚焦群众关切,为气瓶充装配上“安全锁”,在全省率先打造“阳光充装”监管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监控”阳光充装,在济源13家试点单位嵌入“阳光充装”模块,利用后台视频大屏,随机抽取时段及企业,实现线上巡查+线下促改智慧化监管,确保隐患闭环管理。在济源重点企业先行试点开展特种设备叉车智慧监管,给叉车监管赋上“电子眼”,实现实时电子巡检,警示更换无证驾驶人员、未系安全带等违章作业行为,保障叉车安全运行,助力打造阳光化、透明化、可视化非现场监管。
推行“三好”工作法,让安全“跑”在风险前。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好事前“把脉式”服务,深入企业,强化安全培训和帮扶指导,邀请专家、骨干人员授课,针对企业遇到的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特种设备安全日”等主题活动日,积极开展特种设备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做好事中“靶向式”执法,制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与专项行动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服务企业与安全监管有机结合,协助企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助力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做好事后“康复式”回访,强化执法服务意识,听取企业在隐患整改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不折不扣抓好问题整改,坚决守好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确保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