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廉语 | 跨越山海为生命
关注济源网微信
图为近日,第30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全体队员完成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回到北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近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蒂鲁内什-北京医院,中国第25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中方神经外科医生任玉伟在病房检查患儿状况。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第30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全体队员完成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回到北京;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拉利昂和第21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们圆满完成了为期1年的援外任务抵达长沙……近期,多支中国援外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国内,他们以白衣为甲、仁术为桥,不畏艰苦、救死扶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下了动人篇章。
国有界,爱无疆。1963年我国首支援外医疗队24名队员远赴非洲,为当地人民送去健康守护,也开启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历史篇章。在也门,中国医生坚持留守,用手术刀搭建起生命庇护所;在瓦努阿图,援外医疗队员穿越海峡巡诊;援助突尼斯的医生郭璐萍即使身患癌症,仍坚守岗位完成手术。初心不渝,山海为证。60多年来,从北非草原到太平洋岛国,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新冠全球驰援,一批批中国医护人员接棒相传、步履不停,中国医疗队以仁心仁术架起跨越国界的“健康桥梁”,用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核,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跨越山海为生命,是救死扶伤的仁心守护,更是医疗技术的无私传递。为坦桑尼亚援建心脏病中心,大大减少该国患者赴海外就医需求,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国家患者前去就医;“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运营后,深得中国援津医疗队中医专家真传的当地医生供不应求……中国援外医疗不是“走过场”,而是“扎下根”。在每一次临床诊疗中带教当地医务人员、举办医学论坛分享诊治经验、邀请受援国医务人员到中国进修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既送医送药也传道授业,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援助模式创新,为当地人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薪火传承,不以山海为远。如今,新一批承担援外医疗任务的各医疗队正陆续整装待发、启程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代代毅然决然“逆行”的中国白衣天使为爱奔赴。救死扶伤、传递情谊,中国医疗援外事业的脚步不会停歇,中国为世界人民谋健康福祉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