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驰骋春光里 丰收“好苗头”

2025-03-01 11:00:36来源:济源日报责任编辑:陈亚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广大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眼下,正是制种白菜定植的关键期。2月26日,在邵原镇刘寨村,放眼望去,一垄垄铺好的地膜宛如银色的缎带,格外引人注目。农民们三三两两,栽苗培土、浇水灌溉,忙得不亦乐乎。

  薛东红是刘寨村蔬菜制种的行家里手,今年发展白菜制种20余亩、萝卜制种6亩。“栽上苗之后,就得赶紧浇水,保湿保墒,提高成活率。”薛东红精心呵护着这些娇嫩的幼苗,笑盈盈地说:“只要好好干,科学管理,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春天不仅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耕耘的时刻,承载着农民丰收的期盼。“我们抢抓农时,每天安排8名工人进行制种白菜大田移栽,争取不误农时。”薛东红说。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刘寨村因地制宜发展萝卜、白菜、苦瓜、洋葱、甘蓝等蔬菜制种产业,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村发展蔬菜制种100余亩,种植小辣椒近100亩,效益很可观,群众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刘寨村支委委员翟小军说。

  为保障春耕期间的种苗供应,刘寨村提前制定育苗计划,提早为大棚升温,平整土地,全力保障蔬菜制种育苗工作顺利进行。

  在刘寨村育苗大棚内,一棚棚制种白菜、甘蓝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大棚温度适宜,育苗省时省力。种苗根系发达、叶片肥厚,有利于大田移栽提高成活率。”翟小军介绍。

  蔬菜种业振兴,育苗是关键。近年来,邵原镇强化蔬菜制种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64万元,建成81座蔬菜制种育苗大棚;投资300余万元,改善1775亩土地水利灌溉设施,为蔬菜种业振兴夯实基础。

  “邵原镇蔬菜制种面积连续三年不断增加,2025年新发展蔬菜制种1500亩。蔬菜制种产业带动1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2万元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邵原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常松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近年来,示范区高度重视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攻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种业插上科技翅膀,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2025年示范区将新发展蔬菜制种面积1万亩,发展自主研发的洋葱杂交新品种育种面积1000亩,生产洋葱种子3万公斤,培育更多具有“济源芯”的突破性新品种。

  不负春光,万象“耕”新。在希望的田野上,踏着春的节拍,辛勤耕耘,向“新”而行,静待花开迎丰收。(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丁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