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展演点亮济源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
关注济源网微信
低空无人机集体亮相。 本报记者 郑海波 摄
无人机表演。 本报记者 郑海波 摄
1月5日下午4时,世纪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无人机空中展演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济源发展低空经济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为全区人民送上了一份蕴含深厚科技含量的新年祝福。
活动现场,“王屋号”“太行号”“济水号”“黄河号”“愚公号”五款济源产低空无人机集体亮相,瞬间成为全场焦点。每款无人机不仅名字富有地方特色,更代表着济源在低空经济不同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王屋号”无人机是一款平原型多用途六旋翼无人机,可挂载正射相机、倾斜相机、三光吊舱、强声喊话器、抛投器、照明灯等多种任务载荷,可执行基础测绘、智能交通、公安安防等领域的任务。
“太行号”无人机是一款平原型低空载重投送无人机,可在多功能抛投器、缓降绳索及消防喷水系统之间快速切换,可执行消防灭火投弹、高空灭火、物资投送等作业任务。
“济水号”无人机是一款平原型中低空滑跑起降无人机,4.5小时长续航,40公斤大载重,具备强劲、稳定的飞行能力,可执行巡查巡线、应急投送、通信中继等领域任务。
“黄河号”无人机是一款低空垂直起降无人机,可适应雨水、低温、横风等严苛环境,适用于森林防火巡查、公路巡查、测绘等应用场景。
“愚公号”无人机是一款低空高速打击无人机,支持光学、红外等多种引导方式,目标实时侦查和跟踪效率高,可携带非致命武器,如烟雾弹、催泪瓦斯、闪光弹等,适用于公安特警的安防任务和反恐训练。
在无人机功能演示环节,工作人员依次操作这些高科技“飞行者”,完成了“无人机喊话”“无人机空投”“无人机巡视”等一系列精彩展演。现场观众沉浸于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之中,欢呼声不断。
“从没想过无人机能有这么多用途。这次展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真没想到我们济源在低空经济方面取得了这么多成就!”
一位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的家长忍不住赞叹:“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增长了见识,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非常有意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500架无人机排列整齐,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辰,傲然升空。
随着音乐和解说声响起,王屋山、小浪底、“济水号”、“愚公号”等标志性图案依次在夜空中绽放,“我爱济源”“时尚济源、中国银都”“济源低空蓄势高飞”等字样也相继亮相。这些图案和文字以星空为幕、灯光为笔,通过现代、新颖、充满科技感的形式完美融合了全新一代沉浸式科技体验和空间视觉艺术,点亮了济源的城市之光,展示出了大美济源的城市形象和奋进姿态。
据了解,2024年,济源以“拼、抢、干”精神吹响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嘹亮号角。济源示范区低空经济示范基地、西北工业大学济源低空大数据工程中心中原数据站、济源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同步揭牌,河南济海航空宣告成立,标志着济源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济源已在八大场景成功应用无人机技术,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制造、数据、应用”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为济源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次由济源文广旅局指导、济源投资集团主办、济海航空承办、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大型无人机展演活动,以“济源低空 蓄势高飞,时尚济源 梦想起航”为主题,全方位展现了济源文化内涵、个性魅力,以及济源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规划,吸引更多目光聚焦济源低空经济,为打造时尚济源凝聚起磅礴力量。(本报记者 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