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是中国愚公文化之乡和中国女娲神话之乡,于隋开皇十六年设县,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孕育出为德高洁的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以聂政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荆浩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卢仝为代表的茶文化、以赵姓为代表的姓氏文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济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12月19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长孔庆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济源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特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研究体系,成立了兴文化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引入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为文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依托众多独特厚重的神话文化资源,今年济源着力打造了“神话济源”系列交响乐,希望通过艺术化、现代化的表达,体现中国人民坚忍不拔、勇敢执着的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2022年,济源邀请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编创了大型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并在中央歌剧院首演成功,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立项资助项目和2022年度河南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经过反复提升,全剧将于2025年进行全国巡演。
孔庆贺介绍,目前,全球首部AI全流程大型动漫电影《愚公移山》、以历史名人聂政为主题的音乐剧《棠棣之花》等正在制作中。歌曲《愚公梦圆》表达了对愚公移山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坚定信念,现代歌舞《相逢即缘》展现了济源人文民俗,《王屋琴书》则以传统曲艺的形式,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还有一批红色文化影视作品也正在紧张制作中。这些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都将推动济源厚重文化进一步走向全国。
在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上,通过举办中国·济源国际白银文化博览会、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王屋山旅游节、“村梨园”戏迷擂台赛等文化活动,为文化研究成果搭建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全国“茅奖”“鲁奖”名家愚公移山精神座谈会,进一步为愚公移山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纸端”出版了《济源经典》《黄河流经这片土地》等历史文化书籍,在“指端”则推出系列原创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让更多年轻受众爱上济源文化。
为了让文化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济源还注重将文旅深度融合,以创建5A级王屋山景区为核心建设北部南太行生态旅游观光带,以“中原看海”为主题构建南部沿黄河小浪底休闲度假旅游带,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景点,实现了文旅协同发展。以文物七星盘为创意编创七星舞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谈及未来的兴文化工作,孔庆贺表示,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持续探索济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篇章,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济源力量。(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河南日报》 (2024年12月31日 第 08 版)
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率队在北京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央企对接交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接推进央地合作,促进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1-01“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紧紧围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深入推进‘十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创新理念、具有创造性针对性的务实举措,为全省抓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目标和路径。”12月26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说。
2024-12-3112月30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到坡头镇调研,并开展巡林工作。他强调,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守好绿水青山,推进乡村振兴。
2024-12-31济源是中国愚公文化之乡和中国女娲神话之乡,于隋开皇十六年设县,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孕育出为德高洁的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教文化、以聂政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荆浩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卢仝为代表的茶文化、以赵姓为代表的姓氏文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济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2024-12-31作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今年济源5.93万亩种田生产的480万公斤种子,将被运往全国各地,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