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型消费”系列报道】健康消费多点开花需求旺盛
关注济源网微信
早上来碗银耳汤,时间充裕的话在养生壶里煮一壶陈皮水;晨起跑步时,总是习惯性查看手腕上的智能手表传来的心率等健康数据;办公桌上随时都有养生茶的一席之地,一旁的肩颈按摩仪每天都会被“召唤”……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消费成为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新刚需。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健康买单”,“传统+现代”的养生方法也越来越受欢迎。
“中药饮品”、药膳餐食……
中式养生类食品受追捧
墨鱼干、银耳……最近一段时间,市民赵晓网购了不少滋补养生食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秋收冬藏,冬天是积蓄能量、为来年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温补肾阳、滋养肾阴,以抵御严寒。
每天早上喝一碗银耳汤,白天煮一壶陈皮水,隔三岔五熬一锅墨鱼汤,赵晓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中式养生法越来越受欢迎,她也跟着购买了很多关于中式养生的书籍,带着全家进行中式养生。每隔一段时间,她还会根据节气,在经济承受范围内购买一些养生食材,“这种消费是值得的,毕竟健康是最重要的”。
与赵晓一样,市民史军利也是一名中式养生“发烧友”。“我平常不怎么买服饰,但是养生食材每月都会买。”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史军利向记者展示了她专门用来放养生类食材和药材的柜子,里面乌梅干、黄芪、当归、红枣、黑芝麻等摆得满满当当,逍遥丸、保和丸等中成药放在其中一角。史军利说,往年外出就餐,自己总喜欢选择烧烤、火锅之类的,如今会有意识地选择滋补类餐食,比如药膳火锅。
记者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随着中医养生方式深入人心,不少商家推出了诸多中式养生类餐食。在各类购物平台,养生奶茶、药膳火锅、滋补养生汤等不在少数,销量也很可观。
今年入秋时,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国医堂推出了几款制作“中式茶饮”的茶方,受到了不少市民追捧。
“尤其是酸梅汤的方子最受欢迎。”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国医堂主任卫强告诉记者,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中医养生、中药疗法。为此,他们根据需求推出酸梅汤、玫瑰薄荷茶等中式茶方,供市民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选择,“销量还不错”。
佩戴健康手表、购买艾灸仪……
现代化健康类产品成市民健康消费新选择
不久前,市民孙女士给自己购买了一款具备心率、血压监测等功能的手表,而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她还购置了艾灸仪、颈部按摩器等设备。
“早上跑步时,健康手表可以随时监测我的身体状态,天气冷了用艾灸仪灸一灸穴位,办公时间长了,就用颈部按摩器按摩下肩颈。”说起这些设备,孙女士如数家珍。
“现在健康手表还有这些设备很常见,很多人家里或多或少会有。”孙女士说,以健康手表为例,她身边很多朋友尤其是爱好跑步、运动的人会佩戴。“方便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手机销售店内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手表,价位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睡眠呼吸频繁异常、心率过高、血压疑似升高……这些问题手表都可以监测到并发出提醒,人们还能一键查看自己的血压、血氧、心电图等多项健康指标。”一名手机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健康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这类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对老人来讲,健康监测设备是个安全保障。”市民王先生说,父亲年纪大了,平常又有跑步的习惯,戴着手表可以随时查看血压、心率,感觉很方便。
年轻人成健康消费“新生力”
多元化养生折射市民健康消费新趋势
有媒体报道,根据最新数据,我国26岁至35岁消费者的健康服务订单量占比高达57%。这一数据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健康消费群体正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健康消费的人群中,年轻群体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军,而他们的健康消费选择更趋多元化。
“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开始认真学习。”谈及自己对健康、养生的态度,“90后”市民李萍说,除了购买健康器材、养生茶饮,她还报了瑜伽课,每周都去练瑜伽锻炼身体。她身边不少朋友有健身爱好,虽然方式不同,但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健康。
今年26岁的王女士平常工作比较忙,不久前,她发现自己时不时就肩颈不舒服,听闻练习太极拳很有效,就开始跟着网上学习。“练习太极拳以后,心情变得愉悦,我会一直坚持的。”王女士说。
记者采访发现,追求健康、热衷健身、关注养生的人群正趋于年轻化。卫强告诉记者,他们推出的多种养生茶方很受欢迎,而前来购买茶方的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群体。“健康消费的兴起,不仅是新的生活习惯养成,还体现了健康理念的普及和中医药文化的振兴。”卫强认为,健康消费将会进一步升温。(本报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