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论见】坚守“粮”心 不负“食”光
关注济源网微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将勤俭节约视为治国理家的基石。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的辛勤汗水,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事关国计民生。“滴水成河,粒米成箩”,每一次的剩饭剩菜,都是对辛勤耕耘者的辜负;每一份的随意丢弃,都是对自然资源的糟蹋。因此,我们应将爱粮节粮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心,让艰苦朴素成为生活的常态,让勤俭节约成为行动的指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外出就餐,都应适量点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剩餐。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倡导“光盘行动”,鼓励将剩饭剩菜打包带走,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精神,让“光盘”成为我们的骄傲,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习惯。
察世间百态,节俭之风方能引领社会前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物欲所迷惑。让我们携手并进,争当抵制粮食浪费的践行者、文明健康的倡导者,珍爱每一粒粮食,不负好“食”光,让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