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备汛在行动】闻汛而动 迎汛而上 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关注济源网微信
7月5日,济源迎来强降雨天气。当天上午11时35分,济源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副高南北摆动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预计7月7日济源仍有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气象风险等级较高。
雨情就是警报,汛情就是命令。7月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为确保安全度汛,自入汛以来,各山区镇未雨绸缪、精心筹划,绷紧安全之弦,强化防汛工作措施,落实汛期值守制度,抓实防汛物资储备,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大峪镇提前召开班子会,进行防汛工作安排部署,并于7月3日迅速对全镇2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31个交通道路安全隐患点、12个山洪灾害村、13座淤地坝、240名村级应急人员、50名镇级应急人员进行全面梳理,对全镇6个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进行物资清点。
为确保安全度汛,大峪镇班子成员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制,各村党支部书记和值班人员落实双在岗制度,保证有险情及时应对。
此外,大峪镇还印发《大峪镇人民政府机关干部汛期入村指南》,要求机关干部汛期入村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防重于抢的方针,坚决守牢“不发生亡人事故”的金标准,入村“四看”,即一看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是否畅通、二看各类隐患排查是否全面准确、三看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到位、四看值班值守是否严格落实,确保全镇安全度汛。
王屋镇及早召开防汛风险会商研判会,对汛期各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各行政村加大对21个地质灾害点、房前屋后、危(土)房(窑)、切坡建房户、尾矿库、淤地坝、漫水桥等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
严守防汛底线,迅速转移安置人员。收到气象信息后,各村再次对切坡建房户、地质灾害点等进行摸底排查。截至目前,王屋镇共转移安置人员28户41人。
扎实落实备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王屋镇储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4000余件,其中防汛物资3000余件,并通过与辖区内工程施工队、供销社、大型超市签订“租赁合同”等形式,确保灾害发生后,大型抢险救援机械及生活救助物资等及时供应。44个行政村均建立有防汛物资储备库,并配备2000多件(套)防汛救援物资。各行政村支村“两委”成员全员到岗,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切实做好安全防范。
面对汛情,邵原镇提前部署,通过会议传达等方式,全面强化风险意识,强化应急处置,科学编制防汛预案,更新制定《2024年邵原镇防汛应急预案》,排查全镇汛期重要风险点和重点场所78处,摸排切坡建房、临水临崖等需转移群众582户1134人,包村领导、机关干部、村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党员实行五级包保责任制,明确每户紧急避险场所和转移路径。
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邵原镇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影响安全度汛的要素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整改完成时限、措施和责任人,清除河道及排水沟影响行洪的堆放物20余处,排查现有地质灾害点28个,设置监控点6个。
进入汛期以来,该镇每天执行分管领导带班制度,配备应急值班人员,并对镇级村级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进行更新,随时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截至7月5日中午,邵原镇50个行政村共分散转移137户203人。(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