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全力以赴战“三夏”】济源首个百亩大豆高产示范方透着满满“科技范”

2024-06-25 08:48:5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崔鑫

       眼下,正值大豆播种黄金季节。种植户抢农时,趁墒情,开展大豆播种工作,力争实现早播种、早出苗、早管理。近日,在五龙口镇留村的田间,水肥一体化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来回穿梭,播撒一粒粒饱满的大豆种子,种下丰收的希望。

  播种现场,机械所过之处,播种、施肥、盖土……一气呵成。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专家邓凤同介绍,这种播种机一趟可同步完成“种床清理、侧深施肥(药)、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5项作业工序,实现了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与现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真正融合。通过宽窄行播种模式,每亩播种量在4至5千克,保苗1.5万株,不仅增加了大豆的密度,还能保证通风透光效果,预计亩增产100斤以上。

  “这宽行正好是60厘米,窄行正好是20厘米,种子播种得很均匀,秸秆覆盖也厚薄适中,还是很精准的。”播种机刚刚驶过,现场专家、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等就上前查看株行密度、籽粒着地等情况,并交流看法。

  “要想大豆高产高品质,必须有高标准种植模式。”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高文红说,这里是济源首个百亩大豆高产示范方,也是大豆高产“指挥田”,选种了大豆新品种“郑1307”。该品种由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卢为国主持选育,是目前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裂荚、落叶利索、易机收等优良特性,适合规模化种植。同时,选用水肥一体化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作业,提高了播种质量、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

  全新的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困扰群众的秸秆处理、匀植保苗、培肥土壤和水土肥料流失等难题,节本增产效果显著。对此,五龙口镇副镇长孔利杰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镇里将结合相关部门开展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墒情、苗情,抓好田间管理、水肥调控等技术指导,确保大豆增产增收增效,并将此播种技术在全镇推广应用。

  “2024年,济源将以玉米、大豆密植种植技术为重点,选择一批生产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打造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示范样板田,加快关键技术措施落地见效,力争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更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高文红表示,下一步,济源将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核心,进一步深挖粮食增产潜能,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切实提高玉米、大豆生产能力,助力农户增产增收,促进济源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佩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