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助老是近年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轵城镇牛家庄村积极探索养老、助老新模式,筹建养老服务中心,以每天一至两元的“共餐服务”,托起村内老人交流娱乐、分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每天临近中午,牛家庄70岁及以上老人都会从家中走出,来到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共餐服务”。
“有杂面条、卤面、咸米饭、饺子,种类很多。今天吃的是咸米饭,好吃。”说起村里提供的“共餐服务”,今年74岁的牛芳花老人满脸幸福。餐厅内,两盆高大的幸福树翠绿发亮,五张圆餐桌古朴典雅,橱柜内的餐具摆放整齐。
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牛芳花和其他用餐老人开始排队,咸米饭的香气透过厨房窗口不断飘出,勾起大家的食欲。厨师张爱国,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对于每位老人的用餐量,他谙熟于心,每次打饭都恰到好处,让老人吃饱吃好又不超量,“老人吃得好,健健康康不生病,才能生活得幸福”。帮厨牛玉民,常年在外做生意,年纪大了回到村里居住,听说村里搞“共餐服务”,就热心帮忙,出谋划策。他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村里的宝服务,我心甘情愿,责无旁贷。”
牛家庄是拆迁安置村,2012年底原村拆迁,整体搬进济东安置小区。从村居到小区,从红砖青瓦到高楼大厦……这样的变化,年轻人和小孩子很喜欢,但对老年人来说,有点“麻烦”。
“以前出门,都是去见老朋友;现在不行了,各家各户都住在楼上,找人说话很不方便。”今年78岁的牛占江老人谈起刚搬进小区时的境遇,十分惆怅。
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文峰分析,白天,年轻人去上班,小孩子去上学,家中只剩下老人,无人作伴。加上老人居住在不同楼层,见面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加深了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怎么办?经过商议,2021年,村里出资设立了养老服务中心。“中心设置有休息室、卫生室,还有可健身、练字、下棋的娱乐室。”牛家庄村监委委员牛德奎介绍。
与此同时,村里还筹划提供就餐服务,吸引更多老人来养老服务中心。
这一做法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牛家庄村搬迁后,村集体有约80亩的土地,依靠土地租金和小区临街门面房租金收入,一年有将近50万元的进项。在去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网络募捐活动”中,该村共募捐善款4.3万元,专项用于村中养老事业发展。
2024年5月,老年食堂投入使用。听说只需要一两块钱就可以吃顿香喷喷的午饭,老年人很高兴。就这样,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来到养老服务中心,下棋、喝茶、聊天、写字,好不惬意,累了就到休息室的床上躺一会儿,等到开饭时间就到餐厅排队用餐。
根据试行规定,70岁至74岁的老年人中午吃饭两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一元,每人的餐费从当年的分红中扣除。
“我们请的两名厨师都是本村爱心人士,每人只领取少量补贴。每月养老服务中心支出在3000元左右。”牛德奎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不超过4万元就能保证养老服务中心正常运转。
“今后,我们会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牛文峰信心满满地说。
社会养老,不仅要建立平台,还要引发老年人共情。“共餐服务”,正在托起牛家庄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记者 宋伟峰)
5月23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到北海街道调研,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办好民生实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贡献北海力量。
2024-05-245月11日,示范区召开柴油货车新能源化推进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能源机车推广应用,大幅削减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2024-05-13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泵送完成,位于邵原镇山院村的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山院隧道最后一板二衬混凝土成功浇筑。该隧道成为济新高速全线首个主体结构全部完成的隧道工程。
2024-05-275月23日上午9时30分,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高速隧道突发事件抢险应急演练开始。
2024-05-27如何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手机与网络平台,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消费,成为摆在众多子女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