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网购“适老化”,真能方便咱爸妈?示范区市场监管部门:谨防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

2024-05-27 09:10:25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崔鑫

     “那天无意间打开我妈的手机,发现她竟然买了一堆东西。”近日,市民小张发现了母亲最近的爱好就是“在线买买买”。两三个网购平台上,小张的母亲孙阿姨竟然有30多个订单。孙阿姨的这一“疯狂”行为,让小张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5月20日晚上8时,今年的“天猫618”年中大促第一波售卖开启。眼下,不少网购达人正处于紧张的“奋战”环节,其中也不乏“银发”一族。越来越多“有钱有闲”的老年人用上智能手机后,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纷纷加入“血拼”大军,成为网络消费新势力。

  随着“银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少商家为谋取利益,纷纷将目光转移到老年群体,精心设下难以辨别的“套路”和“陷阱”。如何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手机与网络平台,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消费,成为摆在众多子女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瘾老年人”愁煞儿女

  打开购物车,小张发现母亲购买最多的是药品,此外还有一些玉器、衣服、护肤品、纸巾等。孙阿姨表示,药品是用来治病、保健的,其他东西都是“刚需”,也不贵,卖家扬言质量特别好,买到就是赚到。孙阿姨说,她每天都期待着“宝贝”送到家,拆快递的那一刻让她觉得很开心。

  对于母亲这种“执迷不悟”的行为,不仅小张感到无奈,连他的爱人和姐姐也十分苦恼。

  小张的姐姐琳琳告诉记者:“我母亲这种‘疯狂’网购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五六年。买衣服、首饰还无所谓,关键是她买一堆乱七八糟、不明来源的药,回来挨个儿吃,要是吃出毛病谁来负责呢?”

  琳琳打开家里一间闲置的房间给记者看,只见房间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我妈都能开个药店了。”琳琳打趣道。

  作为子女,他们也曾苦劝过母亲,可她只“消停”了个把月,就又一头“扎”了进去。

  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小张等人也不敢过多指责。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母亲微信、支付宝里的钱偷偷转移到银行卡里,再将银行卡解绑。他们以为这样一来,母亲没有钱自然就没办法购物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母亲想买东西了,就拿着现金去找邻居、朋友换。

  “真跟小孩一样,什么话都说了,什么方法都试了,不管用啊!”小张粗略算了一下,母亲最近一周网购已经花了2000多元。

  看着孩子们的无奈,孙阿姨仍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仅如此,她还向孩子们讲述朋友的网购经历来为自己“开脱”。

  直播间上演“大戏” 老年人心甘情愿买单

  如今,不少社交平台有专门面向老年人的短视频直播间商家。这些商家已经孵化出直播剧本、话术套路,引诱老年人从成瘾到信任,再到消费。

  孙阿姨下单最多的是某手平台,大部分产品是通过一个叫“大P”的直播间购买。跟随孙阿姨进入该直播间,一群中年男人和妇女一口一个“爹妈”喊着,唱着双簧戏,打着感情牌,热闹的氛围很容易让老年人沉迷。孙阿姨指着屏幕说:“你看这个人90岁了,用了这个乳液,现在看着像50岁,你们怎么就不相信人家呢?”

  小张等人一个劲儿给母亲解释,说这伙人就是在演戏,提前写好的剧本,不是真实的。可孙阿姨对直播间的人深信不疑,为此还和孩子们激烈争论起来。

  这时,小孙女指着奶奶的手机屏幕左上角四个非常小的字念了起来,“虚拟剧情”。她激动地说:“奶奶,这上面写了是‘虚拟剧情’,您怎么看了这么久都没发现呢。”

  连孩子都能看懂的套路,为什么老人却无法分辨?心理咨询师孟广春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许多老年人缺乏子女陪伴,内心孤独,难以经受住售卖方打感情牌;第二是售卖方使用专业术语故弄玄虚,以及送小礼品等“钓鱼”手段,逐渐让老年人放下心理防备、建立信任感,加上老年人缺少相关的专业认知,很容易被一些不良商家的夸张宣传所吸引。

  老年人购物需擦亮眼睛

  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市场,老年人购物更要多加注意,谨防掉入消费陷阱。

  电视、网络购物需谨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较为固定,生活娱乐方式较为单一。相比实体店购物,电视、网络购物能够更便捷直观地让老年群体获得想要的商品,因而受到老年人欢迎。示范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老年消费者切勿轻信电视、网络广告中的“专家”“教授”对产品功效的夸大宣传,警惕“中奖”等诱惑信息;尽量使用货到付款或有第三方监控的付款方式进行支付;收到商品后,老年消费者须仔细查验,如无法辨别真伪,可让家人帮忙确认无误后,再签收付款。

  选购保健食品要理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备了养生保健意识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保健食品也越来越受老年群体的青睐。示范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老年消费者应注意,若身体出现不适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轻信免费体检、免费赠药等活动;不要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不可用保健食品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购买保健食品前,要征求医生建议或与家人商议;注意查看产品包装有无“小蓝帽”标志,了解商家有无合法资质等。

  妥善保管消费凭证,纠纷维权要及时。示范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老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及时向商家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先与商家协商,若未能达成共识,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家人应给足老年人安全感和陪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消费者更需要家人的关爱与陪伴,家人应常关注和关心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和情感需要。

  “我们要找出老年人沉迷网购的原因。子女不在家,老年人是非常孤独的,所以他们觉得上网、刷视频、买东西可以消磨时间。”孟广春说,“网瘾老人”“网购老人”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他们大多已卸下了生活的重担。时间充裕的他们学会了很多新事物,恰好这些年互联网发展迭代升级,让他们有了精神依托。

  “随着晚年生活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感逐渐弱化,自我价值感变低,情感缺失,生活乏味,慢慢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疾病,比如老年抑郁、老年焦虑等。”孟广春说,这个时候,不少老年人认为沉迷网络、网购,能暂时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带来短暂乐趣。

  “另外,老年人也会产生自卑、孤独、消极等心理。子女平时要多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给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多陪伴、多倾听、多赞美。同时,子女也要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孟广春表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