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山韭菜久负盛名,深受食客喜爱,有许多缘由。
其一是陶山韭菜播种范围可谓广阔。东至东大河,西至西大岭,南至黄河边,北至太行山,号称1500顷韭菜园。其二是陶山韭菜原生态、无污染、无公害,五千年一个样,五千年一个味,食客甚为青睐。它的生长不拘一格,随处皆可,真可谓见缝插“绿”:院墙之外的空地上有它绿色的踪迹,院墙内的空地上有它绿色的身影。墙旮旯、石缝中、堰头边、草丛里、树木下,它都可以生机盎然地成长。尤其是它还会不畏艰难,不惧环境恶劣,竟然生长在了悬崖边上的石台上……
陶山的韭菜生命力极强,沾土即生,见水就长。陶山韭菜,春天来了,只见它悄然破土,拱出嫩芽;夏天来了,只见它郁郁葱葱,随风飘飘;秋天到了,只见韭菜花盛开了,白花花的一片,微风一吹,活像一条条飞舞的银蛇,壮观极了。
从每年的二月份破土而出,到十月份还可采撷;韭菜根今年被晒干了,明年得土得水照样可以生长;一棵韭菜能够繁衍壮大,几年后就是一大片。韭菜拔了一茬可以再长,长了可以再度采拔,长了再拔,拔了再长,循环往复,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还有一个秘密,陶山韭菜有红根、白根之分,以南邦为分界岭,南邦以东是红根,南邦以西是白根,红根韭菜比白根韭菜味道要更足些。南邦以西的韭菜,还有一种糙韭,长得很像韭菜,但不是韭菜。它的叶和韭菜叶十分接近,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拔一把捏在手里摇晃,会哗哗直响,这些只有地道的陶山人才懂,外村人是根本分辨不出来的。
2
但是,陶山韭菜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变迁。无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和变迁,可韭菜的味道却始终未变,人们对它的喜爱也始终未变。
陶山韭菜,人多的时候就少,人少的时候就多;在自然环境不被破坏时就多,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就少。在前些年,陶山的植被屡遭砍伐,再加上牛羊满山跑,韭菜也是牛羊的最爱。甭说了,那时的韭菜就会成为稀缺资源——人们往往需要到较远的山坡上才能采到。那里山高坡陡,有些韭菜还长在崖边上,韭菜虽稠密粗大,叶子肥硕,微风一吹绿波起伏,格外招人欢喜,但就是难以够着。那些年,还不时有人因在悬崖边上采撷韭菜,而发生危险的事情,足见韭菜味道之鲜美。但这也是陶山人甚为遗憾,令人悲伤的心中之痛。
二三十年来,人们纷纷向城镇集中,老家就没有多少人定居了,牛羊自然也没有了。此时,韭菜又开始自由地繁衍生息了,一片又一片,到处都是。谁若要韭菜,打个电话,在老家的人出去坡上一趟,很快二三十斤韭菜就背了回来。
3
韭菜是陶山人的调味菜,也是每家每户的必备菜。从每年3月份开始,只要有雨水,韭菜就可以吃了。3至6月份的韭菜鲜嫩翠绿,需要随拔随吃,不能长时间放置,也不可腌制长放,即使腌制过的韭菜,时间长了也会变坏。7至10月的韭菜高大挺拔,辛辣味足,还有韭花,都能够长久腌制。韭菜腌一年半载皆可食用。陶山人3至10月吃鲜韭菜,没鲜韭菜时吃酸韭菜,一年四季不间断。有时还会给朋友、亲戚送一些。陶山的韭菜风靡济源,远销郑州、北京。
但是,韭菜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陶山有句俗语这样说:“六月韭,臭死狗。”意思是到了每年的农历六月,韭菜需随采随吃,不能存放,不能腌制。
4
家里若没菜吃了,主妇支使家人到山坡边转上一圈,就会满载韭菜而归。收拾干净,怎么吃都可以。更有一些人泡些韭菜根,栽在自家院里院外的空地上,有的栽在墙头上,也可栽在附近的小条地、堰头边,采摘起来更方便,但味道不如山坡上采撷的好。
陶山的韭菜吃法多种多样。陶山人吃韭菜随时随地,去地收工到地边、堰头拔上一把,到家盐一拌就可食用,就馍就饭吃得喷香。酸韭菜的吃法更简单,在腌制的韭菜小坛里,用干净的筷夹上些就着饭,掺上菜,就着馍吃就可以了。酸韭菜主要是吃味。酸韭菜酸中带着清香,加在汤里闻着心旷神怡,吃一口沁人心脾,谁家做了酸韭菜面叶,过路的人几十米外就闻到了,会忍不住口水涟涟,恨不得喝上一口。
还有更高档的吃法。可以在滚水中简单一焯,绿意盈盈,再炒上几个鸡蛋一拌,黄绿相间,秀色可餐,就是上好的饺子馅儿。顷刻,包上几碗饺子,就是一顿野味美餐,令人垂涎。当然,用韭菜拌大肉或牛羊肉,包成肉饺子,也是人间美味;如若包成大一个个白生生、胖乎乎的包子,更是清香可口,吃得人们满嘴喷香流油……
陶山韭菜虽然味道鲜美,但是拔韭菜是十分辛苦的事。陶山人去采撷韭菜叫拔韭菜,而不叫割,因为陶山的韭菜长在荆棘下,草丛中、石台上、沟沿边,稀稠不均,大小不一,只能用手一根一根去拔。拔韭菜需要爬山,攀登石台,钻灌木丛林。还会顶着烈日,忍受着饥渴。还有的危险重重。荆棘针刺会扎满手指,拔一次,手要疼几天。尽管如此,陶山人还会以拔韭菜为乐。
拔韭菜也是有学问的,陶山有句俗语:“涝时大岭崖,旱时樊家凹,家中没有菜,布袋背回家。”大岭崖、樊家凹,是两个地名,均在陶山境内。大岭崖在山的北坡,阳光充足,但石多土少,不耐旱,天旱时韭菜叶黄短小,人们不会去采撷。天涝时雨水充足,韭菜长得郁郁葱葱,人们就会来这里采撷韭菜。樊家凹,地势低洼,沟深背阴,就是天旱,韭菜也长得翠绿茁壮。天旱时,人们会到樊家凹去拔韭菜。也就是说拔韭菜,雨水多时去朝阳地方,天旱时要到低洼背阴的地方。
5
每年的阴历七月份开始,韭菜就可腌制了,以前几乎家家腌酸韭菜,贮存起来,以备冬天和下一年春天吃,也有送亲朋好友,还有的卖给别人,创一点小收入。腌酸韭菜可是一门学问,外村人腌得韭菜不出味,放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腌韭菜的步骤是:先把韭菜一根一根择好,去掉泥土、杂草、黄叶、干皮,再把韭菜切成小段,根据韭菜多少放上适量食盐,在案板上用手揉搓。这个度是凭经验的,最后把揉搓好的韭菜放在坛中,用手压实,盖上盖子,一个月后酸韭菜就可以吃了,但一般要等到两个月之后,酸韭菜才会味匀可口。要是等到第二年春天,更是黄灿灿、翠生生,美味无比。
陶山酸韭菜,最出名的是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是医治百病的一剂良药。如果谁病了,喝一碗韭菜酸汤面叶,疾病马上就会好转。谁食欲不振了,吃上几口酸韭菜,保证食欲大增。
6
韭菜方便了陶山人,滋养着陶山人,给陶山人带来了欢乐、财富,也方便了陶山人的亲戚和朋友们。
你看,每到韭菜可以采撷的时节,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成群结队到陶山来,采撷韭菜。热情好客的陶山人,就会主动给他们当起向导,为他们供水、做饭,好象亲朋好友一般。
我眼中的陶山韭菜,可谓集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绿色怡人,味道可人,色香味俱佳,可谓是人间美味,世间佳肴。
如若不信,欢迎你来到陶山来做客,感受老家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亲自品尝一番。走时,不妨再带上一些,让陶山的韭菜美了你的舌尖儿,香了你的肠胃,藏进你的心里……(牛思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济源32.7万亩小麦进入成熟期,“三夏”生产大幕即将全面开启,麦收前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都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5月19日,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2024-05-22麦穗初齐,桑叶正肥,又是一年小满会。5月20日,记者来到小满会现场,感受浓浓人间烟火气。
2024-05-225月20日至21日,由中新社、新华网、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组成的“中央省市媒体慈善中原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济源,对济源慈善项目发展、慈善先进典型、慈善工作成效等进行了集中采访。
2024-05-225月19日至20日,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冬凌草新品种种子种苗生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济源举行。
2024-05-225月21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在行政区会见了来济调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一行,双方就加快推进纳米材料产业发展事宜进行座谈交流。
2024-05-22